返回第一卷 春生之卷 风起篇 第十一章(第1/3页)  不畏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至正十一年,十月初九日,胶州城。

    夜已经很深了。

    元沿袭前代制度,实行夜禁。此时街上不见一个行人,连犬声也没有,只余风声呼啸。

    而且今晚月亮没有露脸儿,连颗星星都不见。

    此,正是夜黑风高,杀人放火的好时候。

    王府。

    王洪坐在自家厅内的主位上,言笑晏晏的殷勤劝茶,老脸绽成了一朵菊花。

    坐在另一边的则是一个牛高马大的黑脸汉子,此人脸上一道道块块的疤痕,甚是触目惊心。

    不仅如此,细看之下,在这些伤疤的掩映之下还有一块印记,那是烙铁的印记。

    此人是奴隶或者曾是奴隶,他脸上的那块烙印无声的向所有看到它的人叙说着这一点。

    两个时辰前。

    王府的后门被敲响,王洪的管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闻声立即拉开一条门缝,看到来人后,马上打开门闪身出来,垂首施礼道:“官人支揖,我家相公正在厅内等候,请随小人前去。”

    来人不是一个,而是十个人。

    为首一条昂藏汉子,怕是身高不得有八尺。

    一袭右衽黑色棉布长袍(上盖),两侧从上端到底部开口,在胸部折叠起来,在左边扣一个扣子,在右边扣三个扣子,左边的开口直至腰部。

    这不是汉服的左衽,而是蒙古式样的右衽方领。

    此外,来人却戴一灰黑色平式幞头,除腰间悬一柄刀,身上也并无他物。

    因为元廷有规定,庶人不准用赭黄色,甚至不许使用各种鲜明彩色,在朝廷明文规定下,民间之人大多着深暗色服装,而染工也因之发展出了数十种深暗色的织染方法,比如属于暗色系的褐色就出了二十种。

    来开门的管家便是一身的褐色,连脚上踩的靴子也是。

    再看同行的其余诸人,虽然有戴幞头有扎巾的,可穿着却都是标准的汉服。此时正按短刀环绕在此人周围,神情颇为警惕。

    在管家的引领下,一行人等穿过后园的亭台楼阁,山石水池。

    按说,以这后园的景物,虽是夜晚,然景露境界小,景隐境界大,更有意境韵味,“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所多不碍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

    只是,来人虽皆是头次来此,却无一人,有前番来此的赵循道之雅乐游兴。

    再者,“开后门以延游客”也是煞风景之事,就如松下喝茶,看花泪下,苔上铺席,花下晒裈,游春载重,石笋系马,月下把火,背山起楼,果园种菜,花架下养鸡鸭一般。

    仆奴护院早已被打发走了,一路冷清寂静。

    一行人来到厅前,门敞着,内中灯火通明。

    王洪正在饮茶,看到来人,茶盏一放,马上起身迎出门外。

    隔着数步就张开双臂:“兄弟”。

    而为首之人见此,则是揖礼过膝,口中称道“哥哥支揖”。

    王洪快步上前搀起,两人相视而笑,手挽着手步入厅中。

    待进得厅内,两人又依礼跪拜。

    世间礼仪,凡初相识或久不相见,若相见必须依礼跪拜。

    凡见长者,则须先跪而后拜,拜毕再跪,而后问讯。

    见敌者则但跪而不拜。所见者还跪,跪毕而后叙别问询。见少者,若少者下拜,则辞之。若辞之不从,则令其少拜,亦须微拜跪答之,若少者但跪不拜,则亦跪答之。

    跪礼从古有之,有很严格的规范。

    凡相跪,其式用两手相叠,按于右膝,左足先跪,次以右足从之。复叉手架于颈下。礼毕,仍旧以两手相叠,齐按右膝而起。凡参见官员及尊长或平交用此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