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春生之卷 风起篇 第十章(第1/3页)  不畏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兵书上说: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此话的意思是:在事理中,人情内,可行计谋。

    为何于事理中人情内可行计谋?

    事理,常理也;人情,常情也。二者皆常识也。

    何谓常识?

    常识是时代的偏见的总和,其执着于感性的明显性及习惯的见解和言论。

    所以,常识非是不变的,非是本质的。

    你认为事情按照常理,如何如何;人情按照常理,如何如何。

    我偏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常情行事,你以为是要这样,其实不是要这样。

    打破常识,这就是计谋。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此时之人,一天两餐还是很普遍的。

    尹尚也是如此。

    他认为一天三餐太过,总觉得第一餐刚刚用完,怎么马上就是第二餐了?除了吃饭难道不用做事了么?而他今日尚未食用第二餐。

    此时,书房里传来敲门声,接着听到侍卫轻声禀告,“大王,赵循道已经回来。”

    尹尚将书扣在书桌上,从沉思中抽出心神。

    “叫他进来”,尹尚平淡的语调传出。

    赵循道自回到山寨,就直接来到尹尚书房所在,所以在得到尹尚的传唤后,再次正正衣冠,便阔步进入书房。

    “回来了”,尹尚看着步入书房的赵循道,眼中满含笑意。

    “主公”,赵循道先向尹尚施礼。

    见过礼后,赵循道笑嘻嘻的对尹尚说道:“主公还未用餐”?

    前面说到,青龙山上只有赵循道自己称呼尹尚为主公,其余众人则称大王。

    那么赵循道为何称尹尚为主公呢?

    和“主公”意思相近的还有一个“明公”,这两个称谓看起来挺像,只差了一个字,可意思却截然不同。

    明公里的“明”字是褒义词,意谓对方“贤明”,通常是被下吏用来称呼长吏的,而“主公”里的这个“主”字却和“公”字一样都是尊称,是“主上”c“主人”之意,只有自居为“家仆”c“家奴”及自居为“家人”的人,才会以此来称呼那个对应的“家长”。

    在真实的历史中,比如三国群雄里边,只有刘备手下的人以“主公”来称呼他,而曹操c孙权的手下却极少有人以此来称呼他们,由此可见三人之不同。

    刘备用人是“以性情相契”,就是说把对方当成了兄弟c家人,他把对方当兄弟c家人,对方也把他当兄弟c家人。所以,如关张c诸葛亮等人,便常以“主公”来称呼他。

    简单说,“明公”是公家的称呼,下吏称长吏;“主公”是私家的称呼,家人称家主。

    尹尚闻弦琴知雅意。

    首先,他很是喜欢赵循道,此子精神健壮,又尚气轻生,有谋略,有胆色,不被世俗礼法束缚,杀伐果断,临敌勇决,又有苏张之辩,真如战国之士一般,加上年轻气盛,宛如出鞘利刃。只是虽心智成熟,毕竟经验不足。

    再者,对他的心思,尹尚很了解。

    赵循道对尹尚之感情深厚,又可谓惺惺相惜。

    不说尹尚在他受手无策,引颈就戮之时救了他;又在命悬一线,即将人头落地之时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可谓两次救他性命,货真价实的救命之恩。

    只说尹尚的学识c抱负,他对大道的体悟,赵循道自认以己之力绝难达到,难以望其项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