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8 日韩半导体战争(第1/4页)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12年7月镁光科技以25亿美元的超低价格收购日本尔必达,随后,镁光市值从60亿美元暴增至360亿美元,成为尔必达破产的最大受益者。这终结了米国人和日本人之间长达50年的恩怨情仇,美日半导体战争画上最终句号。

    2015年12月米国镁光科技以32亿美元,并购在韩台半导体战争中的失败者华亚科技台湾省南亚科和德国英飞凌合资。

    至此,米国人在全球内存市场成为仅次于韩国人的存在,全球市场份额从10提升到2530。

    在随后的第二次c第三次全球半导体硅含量提升周期中。

    米国人开始在微处理器c逻辑c模拟芯片等发力并巩固全球核心竞争力,使得米国人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

    最典型的就是英特尔,连续长达30年占据全球微处理器芯片的90以上的市场份额,持续通过科技红利投入,从286到586,从奔腾1到5等,垄断全球和笔记本市场。

    米国人充分分享第二c三次全球半导体硅含量提升周期中电脑c笔记本c手机等快速普及的市场红利。

    纵观米国半导体工业70年的发展历史,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大国c强国的发展之基础。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就像武侠中老师傅的深厚内功,有了深厚内功,学什么都会很快。

    对于资料了解越多,知道的越深入,庞煖越意识到。天朝和米国半导体工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差距,而不是仅仅一两个环节。

    自己就算拿到100亿美金全款,全部投入半导体行业,在这种国家级的竞争面前,只是微不足道。

    要知道,天朝的国家经济,2016年一年投入在半导体相关领域的资金就高达1200亿元。

    但是,微不足道也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米国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硅谷源源不断的半导体人才,直到今天仍是米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最宝贵的资源,科技创新的源泉,科技红利投入的有效保证。

    就像武侠中,再深厚的内功,也需要根骨奇佳的徒弟呀。

    日本和半导体工业产值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中的发展趋势:官产学三位一体c举国体制的国家力量c产业链上游延伸。

    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人获得了米国的扶持。

    从1958年日本北辰电气一khlectric为2201晶体管计算机,研制64容量的2磁鼓存储器起,到1988年日本登上全球半导体内存市场霸主。

    一共经历将近三十年。

    日本人向米国学习,在米国人的扶持下初步建立自己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并形成了自身国家在科技突破上的研发体系。

    1960年起日本形成“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体系,即政府c企业和大学联合对集成电路技术进行攻关。

    1960年日本人成功研制了第一块晶体管集成电路1963年研制型晶体管。特别是1962年米国人对日本人开放当时全球半导体工业最先进的平面制造工艺技术,使得日本人几乎一夜之间就获得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技术。

    这构成了日本半导体工业体系的雏形,一下子缩短了和天朝人的差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日半导体战争中,日本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确定目标c追赶c超越。

    直到今天,日本人很多举措为后世许多科技落后国家实现科技突破,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探索和思考未来的演进方向,并确立目标以及演进路径。

    早在1972年日本人就对当时“计划”中提出的“1”进行了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