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第1/3页)  闲谈古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秋左传正义》鲁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ju),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两大集团既结合又对抗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西周初期,代表华夏集团的西周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征伐东夷的战争,代表东夷集团的诸嬴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被压缩并被分化瓦解,嬴秦c嬴赵西迁,秦国远祖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日照地区万里迁移来到西北地区的。秦人远在西北, 不忘故土,墓葬的头向都朝着东方,这也是秦始皇登基后数次东巡琅琊的原因之一。留在中国的嬴江进一步被分割成嬴江c嬴黄等三等诸侯小国,江国的国都也被迫从山东曲阜迁到河南正阳。

    伯益的势力范围大概今山东省日照地区。日照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约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传说伯益死后尸骨安葬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宁陵。不过,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尧王城遗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处的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传说,大禹去世之后,伯益和夏启进行部落联盟首脑之争。伯益失败被杀,被族人葬于天台山上。伯益的坟墓,人称“大王陵”。

    尚书虞夏书

    总结上面说的,启得到地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类似于舜帝和大禹那样的,接受和平禅让。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武力战争得到。因为时间久远,也不好确定哪个是真的。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话说这启也是一位了得的人物。启,也称夏启c帝启c夏后启c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

    甘之战

    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 。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大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 的战争。战前,大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c人民c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c“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