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第1/3页)  闲谈古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说是: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其实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6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例如西方基督教诺亚方舟的故事等。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p>

    综上所述,不管是那种情况,大禹治水的功劳都是巨大的,所以最终他接替了舜的职位。不过,大禹接替舜的职位,与当初舜接替帝尧的职位情节相似。都是因为自己有才能,加上上一位领的儿子才能不够,所以大禹最终顺应民心而接受领之位。帝尧的不肖子是丹朱,舜的不肖子叫做商均。/p>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说:/p>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p>

    《史记?夏本纪》又有记载说,/p>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p>

    商均是帝舜与女英所生的儿子。最初的名字叫做均,因为后来封地在商,所以后世称为商均。由于受“丹朱让贤”的这重恩情,帝舜和丹朱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所以商均到舅舅丹朱家里玩的机会也很多,时间一长,商均和舅舅丹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丹朱把商均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教会了他下犀象围棋、造船、射箭等技艺。稍大一点时,商均知道了丹朱让帝位给爸爸的事情,非常敬重丹朱,对帝位等一些名誉性的东西也不屑一顾,倒是热衷于动脑筋搞创造。/p>

    商均智力并不群,舜帝甚至认为他很愚蠢,但商均认为这是因为爸爸是在拿帝王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虽然不是很聪明,也还没有到象爸爸说的愚蠢的地步。商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加刻苦,向丹朱学习记不住的时候就拿些石头、贝壳、骨头或者把野菜系上疙瘩帮助自己记忆,因为那个时候是没有纸和笔的。天长日久,商均的本事越来越大,技艺越来越精。/p>

    商均和羿、禹是好朋友,他们从小一起玩耍,共同研究下棋、造船、射箭,不知不觉都已长大成人,小伙子们都有一身好本事,都想为国家作点贡献,于是一起商议当时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p>

    羿说:“现在十个太阳太热了,只要有一个太阳就行,我要争取射下九个太阳。”/p>

    禹说:“现在洪水泛滥,我要让洪水乖乖地听我们的话。”/p>

    商均说:“羿的射箭术高明,就负责射太阳的事吧,我和禹负责治理洪水。”/p>

    这以后他们潜心准备,商均和禹制造了一艘很好的船,练就了游泳的好本事,羿造了一张能把箭射得很远很远的弓。/p>

    商均和禹要乘船出去调查洪水泛滥的原因,临行前向帝舜告辞。帝舜担心他们的安全,开始不同意,商均便“欺骗”说:“我日后要承袭您的帝位,如果不做点成绩,日后怎么能够服众呢?”帝舜拗不过商均,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出前,帝舜再三叮嘱两个年轻人要多加小心,最后拿出了两个用枯藤编织的篓子,两人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