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第1/3页)  闲谈古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舜时代的著名人物除了皋陶,还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夔。夔是历史上有书可寻的最早的音乐家。

    夔的huódòng时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传说中舜时代的后期。夔生活在荒僻边远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

    《尚书》记载舜帝让夔掌管乐舞,教导年轻人。夔就敲起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夔不但是氏族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且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才能,编导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乐舞《箫韶》。

    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三》及《吕氏春秋慎行论之六察传》记载了同一则例子指出人们应该深入理解,不该人云亦云。鲁哀公有一日问孔子:“尧舜时代听说有一个国家乐师叫做夔,听说他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解释道:“那时舜要将音乐教育普及天下,于是命令重黎推举一个名为夔的平民来制定基本音调,重黎后又想举荐其他的人,舜却说不必了,舜认为在此领袖只要夔一人便足够了,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舜当时说:‘夔一,足也’而非‘夔,一足也’”因为断句的问题,使得鲁哀公误以为夔只有一只脚。

    舜时代著名的人物,大禹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正所谓,尧舜禹汤,这可是古代圣贤君主的四位典范。

    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为大禹。夏后氏首领,他是黄帝的六世孙、颛顼的四世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大禹。

    在帝尧时代,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也有说法是舜流放了鲧。我认为流放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鲧因为治水无功,所以就和欢兜、三苗、共工并称“四罪”。

    鲧虽然治水无功,但是舜发现鲧的儿子大禹是个很有才能的年轻人。因为大禹多年跟随父亲治水,所以也积累了相当多的治水经验。有才能,还有工作经验,所以舜把领导治水的重任交给了大禹。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伯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大禹像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子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女娇,重新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狠心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