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研膏茶(第1/2页)  龙凤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晖听着师傅的解释,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还是不太明白,这研膏茶和普通的片茶区别在哪。

    这时,另一位师傅似乎看出了张晖的疑惑,于是补充解释道:

    “其实,所谓研膏茶,不过就是加工时多了一道研膏的工序。而所谓研膏,其实就是通过压榨c舂捣c揉洗c研磨等方式,将茶叶里的苦汁排挤出去,使成品茶甜而不涩,香而不苦,甘香厚滑,入口绵柔。”

    这些天,张晖在家里也喝过这样的研膏茶,味道一点也不像中国的绿茶,倒像是加了牛奶和糖的英式红茶。

    记得某个岛国一直流行喝煎茶,这蒸青茶要比炒青茶苦得多,所以那岛国的人喝茶喜欢配甜点,用甜食来压制茶汤的苦味。

    张晖没想到,眼下这个时期的片茶虽然也是蒸青茶,但它却并不苦,因为研膏这一道工序,苦味儿早被研出去了。虽然好喝,可是这茶泡起来可就讲究了。

    原来,正是唐朝这个时期,煎茶法代替了煮茶法而成为主流。煎茶,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区别于汉魏六朝的煮茶。

    前些日子,张晖被父亲罚抄了陆羽《茶经》,因此至今对经书里面的内容记忆犹新。根据陆羽的记述,煎茶茶艺的程序有备器c择水c取水c候汤c炙茶c碾罗c煎茶c酌茶c品茶等。

    备器:煎茶器具有风炉c茶c交床c夹纸囊c碾拂末c罗c合c则c水方c漉水囊c瓢c筴【jiā】c鹾簋揭c碗c熟c盂c畚c札c涤方c滓方c巾c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篮。

    选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c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其井水,取汲多者。陆羽专门著书评判了天下之水二十。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取火: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c败器不用之。

    候汤: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由于研膏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使得在备茶上就有几道工序,包括炙茶﹑碾茶和罗茶三项。

    炙茶:炙烤茶饼,一是进一步烘干茶饼,以利于碾末;而是进一步消除残存的青草气,激发茶的焦香。

    碾罗:炙好的茶饼趁热用纸袋装好,隔纸用棰敲碎。纸袋既可免香气散失,又防茶块飞溅。继之入碾碾成末,再用罗筛去细末,使碎末大小均匀。《茶经》云,茶末以像米粒般大小为好。

    茶叶有粗c散c末c饼四类,而以饼茶为主。无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须碾成茶末而煎用。若用散c末茶,或是新制的饼茶,则只需碾罗而不需炙烤。散茶直接碾罗成茶末,团饼茶则要经炙c捣后碾c罗成末。

    煎茶:水一沸时,加盐调味。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备用。

    随后用“则”量取适当量的末茶当中心投下,并用“筴”环搅中心。不消片刻,水涛翻滚,这时用先前舀出备用的水倒回以止其沸腾,使其生成“华”。

    “华”就是茶汤表面所形成的沫c饽c花。薄的称“沫”,厚的称“饽”,细而轻的称“花”,《茶经》形容花似枣花c青萍c浮云c青苔c菊花c积雪。

    煎茶是从煮茶演化而来的,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的。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特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c滋味c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

    正因为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二沸时下茶末,三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c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

    酌茶:三沸茶成,首先要把沫上形似黑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