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章 茹茹(第1/3页)  尔虞我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盛惟乔对茹茹当然不陌生,毕竟她嫡亲祖父盛老太爷当年就是为了弄死他们才抛下家业跟新婚妻子跑去投军的:这是大穆最头疼的边患了。

    开国初年的高祖皇帝陛下c太宗皇帝陛下都曾大力剿灭他们过,然而开国铁骑北逐千里,愣是让他们的残部潜入大漠,逃之夭夭!

    待其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归来时,中土的皇位已经传到了穆太宗的孙子c也就是当今天子的皇祖父昭宗皇帝手里。

    穆昭宗也不是不想完成先人未竟之功,给自己在青史上的评价擢上几个档次——悲剧在于,人家茹茹气数未尽,昭宗年间中土的灾患太多了!

    先是一场百年未见的地震,再是一场百年未见的水灾,跟着一场五十年不出的旱灾,最后在昭宗驾崩前几个月,还来了场三十年一遇的蝗灾!

    说起来大穆现在海外占岛自雄的海匪们,绝大部分就是因为昭宗年间的灾患下的海,公孙家祖上就是其中之一——周大将军在世时,曾经专门带兵扫荡过沿海诸岛,饶是如此,依然未能断绝根源,可见当年灾患期间,对无本买卖这个行业,壮大的程度。

    可怜的昭宗从登基起,罪己诏就没停过!

    临了临了快驾崩了,还得颤巍巍的再来一道——这也幸亏这位皇帝治国的本事很厉害,靠着高超的政治手腕与抚民安国的实力,硬生生的在众多天灾之中撑住了大穆皇朝,不然他们老容家的基业,估计在五十年不出的旱灾那儿就要奄奄一息了

    不过饶是如此,穆昭宗也无力主动出兵茹茹,只能在边疆屯兵,以防守为主了。

    昭宗之后是当今天子的亲爹,孝宗皇帝陛下——这位陛下正如他的谥号一样,是个非常孝顺的皇帝,然后就是,作为皇帝的话,他除了孝顺也没其他建树了。

    孝宗皇帝陛下在位期间,最关心的既不是干掉茹茹也不是治理好天下,而是立他最喜欢的柔贵妃所出的广陵王为储君,立不成广陵王的话,那就立他次喜欢的高密王为储君这两个目的都失败后,孝宗皇帝没撑多久,也就去见容氏的列祖列宗了。

    说起来这也是桓观澜他们当初铁了心保当今天子承位的缘故之一:昭宗皇帝受制于天灾,未能接续高祖c太宗两位先帝,诛灭茹茹;孝宗皇帝受制于格局,也没能完成这份功业;当今天子作为孝宗皇帝的长子,登基时仅仅十七岁而已!

    如果立其他皇子,那年纪就更小了——这么着,新君上台后,甚至都不能立刻亲政,却要何年何月,才能够提起北伐之事?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今天子上台初年固然满腔雄心壮志,信誓旦旦的要继先人之余烈,帅师伐国,永靖北疆,为此专门把当时正在南方扫荡海匪的周大将军派去了北疆,好为御驾亲征打前站。

    虽然那时候朝堂上下都不赞成年轻的天子亲自出征,一来担心御驾安危;二来生怕天子不通军事乱指挥,使真正知兵善战者如周大将军反而施展不开。

    但宣景帝有这样的抱负,诸臣都是非常欣慰的。

    结果桓观澜他们欣慰了没几天,舞阳长公主给天子推荐了舒氏姐妹解闷,备受期待的新君迅速堕落成昏君

    想想桓观澜十年前就下落不明c估计早已遇害兴许也是件好事,不然看到现在这宣景三十二年近三十三年了,天子仍旧沉迷在舒氏姐妹的温柔乡里,不念帝师栽培拥立之恩c不思社稷c不理朝政,甚至连子嗣都没有——盛惟乔觉得,自己要是桓观澜,估计得被活活气死

    呃,说远了,继续说茹茹。

    这一族以游牧为生,简单来讲就是该放牧的时候放牧,不需要放牧的时候就抢劫。

    虽然最频繁最习惯被他们抢劫蹂躏的,是同在北方的其他几个游牧小族,但最富裕最有油水最令他们羡慕嫉妒恨的,肯定还是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