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8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率领的红25军到陕北时的历史场面。

    黄埔军校英雄辈出,是广东的骄傲;广东历来是中国的油画大省,油画又是艺术强项,建立集博物馆与美术馆功能于一身的“黄埔军校名人馆”,不仅是完成一项创举,更是建设一个极富广东特色的艺术文化景观。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大规模油画创作再现黄埔名人风采的创新之举,不仅充分挖掘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内涵,更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对如何擦亮“黄埔文化”品牌,让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服务,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怒潮奔腾喜澎湃,黄埔精神民族魂。黄埔军校有着说不完的精彩故事,是一个常挖掘常出新的革命精神宝藏、历史文化宝库。激情新世纪,激情“老黄埔”。

    中国黄埔军校 第六部分

    第十六章 寻踪黄埔岛(1)

    第十六章 寻踪黄埔岛地灵人杰的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东南方向,离市中心约50公里。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和中国现代军队的“将帅摇篮”,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闪烁着灿烂民族光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藏龙卧虎、群英荟萃的风水宝地。

    从地域上看,人们常说的“黄埔”,是广州市东郊黄埔区众多岛屿中的一个,它像一个长柄茄子镶嵌在珠江入海口,其狭长的地形使小岛冠名“长洲岛”。也有人幽默地说,这座小岛的外形酷似男根雄起,浑身充满英雄气,孕育出了一代龙虎将帅,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这片珠江水中的陆洲小岛,陆地面积仅有8.5平方公里。此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摄氏度,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620毫米,全年风向为东南风。适宜的气候,使这里的林木繁茂,四季花开。岛上山峦起伏,是由海上狮子洋经虎门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所以,如此弹丸之地,却保留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密集着政治、军事、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名胜古迹。最早的有唐代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坟墓和墓碑,是古代海上友好往来的见证。

    该岛因为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又远离喧闹的城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环境幽静,称得上是“世外桃源”。因此,自清末以后,这里就成为开办“将弁学校”、兴武讲学的好地方。一个世纪以前,矗立在长洲岛黄埔军校位置上的建筑物即是形形色色的军事学校校舍。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会同广东巡抚在这里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在这里设立陆军小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遂改称广东陆军小学堂,1915年停办。广东政府在这里又创办广鸟瞰黄埔军校东海军学校。孙中山在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依托的地盘即是岛上扯旗山下的原陆军小学堂、海军学校的旧址,将原校舍拨给黄埔军校使用,这也就是现在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本部旧址。此岛很快成了培养国民革命军事骨干谈兵演武的摇篮,从此“黄埔”替代“长洲”而盛名天下。军校校名虽然多次变更,但因其在黄埔岛始创,故通称黄埔军校。

    从此开始,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诞生了一座激dàng现代历史风云的著名军校。小岛也因黄埔军校校址而增色,并闻名世界。

    珠水拍黄埔,风雨几春秋。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共招生7期,培养学生约1.4万余人。第1期时只有学生600余人,后来学校越办越大,校舍从扯旗山下扩展到本岛的蝴蝶岗pào台、白鹤岗pào台、大坡地pào台,以及珠江东南面的沙路pào台、广州的燕塘、陈家祠等地,还在潮州、南宁、长沙、武汉开办分校,把黄埔岛的军校称为校本部,以与各分校区别。后由于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南京,军校在黄埔岛办到第7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