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军事干部,在1937年12月底,呈准在西北地区筹备创办黄埔军校第7分校,校部驻甘肃天水。

    1938年1月中旬,该分校将本集团军随军青年和天水训练班驻湘训练的第6期学生800余人,合编为第15期第2总队,另外附编一个女生队,在受训10个月后转入战干第4团。4月中旬,该分校奉命接收王曲特别训练班学生1800多人,还有驻终南山麓的江苏抗日青年团600余人,这时派往甘肃、宁夏、青海和山东、河南等地区所招收的1000余名学生,也先后到达。合并选编为第15期第3、第4、第5总队。这时的本分校已经增加到4个总队,分驻王曲、凤翔、天水、兰州等处。是年5月底,分校校部迁设西安之王曲,借用和修缮祠堂庙宇,作为校部办公的场所,修补挖掘窑洞作为学生的宿舍,平整河滩作为cāo场。

    该分校组织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首任主任是胡宗南。训练单位有

    遍地开花结果的12所分校(7)

    西安分校常宁宫旧址

    学生总队、战时补充军官训练总队、军官教育队、军需训练班、军官研究班、练习团、教导团等。1940年10月奉命实施甲种编制,1944年11月8日又奉命实行新制。新制规定:(1)收训步科学生20个中队,pào兵科、通信科学生各4个中队,工兵科、辎重科学生各3个中队,骑兵科学生2个中队。(2)将原有的练习团改制为特务团。(3)裁撤边区语文班。(4)原有附属于军医处的医院,改称为军医院。(5)各科学生大队,一律改为直隶校部,分别受兵科之指导。(6)各中队学生人数一律确定为108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该分校奉命裁撤,未毕业的学生拟并入成都本校继续学习。后来因为考虑到便于训练本分校学生,1946年1月在本分校原址成立西安督训处,继续负责训练。从1937年到1945年,本分校先后招训学生第15至第21期,在训学生有23个总队另3个大队。本分校各期毕业学生有:第15期学生分4个总队,毕业学生3745人;第16期学生分7个总队,毕业学生7935人;第17期学生分7个总队,1个pào科队,毕业学生8842人;第18期学生分1个总队2个大队,毕业学生3196人;第19期学生1个总队,毕业学生1297人。计有毕业学生25015人。各种班队学员毕业者共有10927人,其中包括1938年毕业的女生队189人。共计毕业学生、学员35942人。该分校招收的第20、第21期学生在成都本校毕业。

    西安分校王曲旧址

    第8分校(武当山分校):抗战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8分校和第5战区长官司令部相继设在武当山下的湖北省均县草店镇和周府庵。1938年春,guó mín dǎng第5战区所属部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后,部队即向豫、鄂西部地区转移,经汉川、浠水、宋埠、襄樊,于当年秋天到达老河口。当时襄樊系第5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而均县武当山则为防御作战的腹地。均县北隔汉水与河南毗连,西通陕西、四川,武当山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尤为重要。

    1939年1月,第5战区干训团第1、第2期学生同时结业。结业的学生大部分到战区各部队任连、排长。这年冬天,蒋介石曾派黄埔一期毕业生贺衷寒前往武当山视察该团干部训练团。guó mín dǎng当局以扩大干部训练团范围,统一军事训练机构之名,决定将干训团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8分校。本分校编组主任、副主任各1人。10月,蒋介石派徐祖诒为本分校副主任,主任由第5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兼任。校址设于湖北省均县武当山下的草店,利用原有庙宇为校舍,开始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