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义列强及其工具即中国军阀的压迫,农工群众如何痛苦,以及解除压迫和痛苦的途径,并在思想上确立了国家民族为重的正确意识与本身的重大责任。军校有着爱民的严明军纪,校军“行军所至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老妪

    1939年guó mín dǎng在南岳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李默庵(前左五)、叶剑英(前左四)任正副教育长。

    fù孺,喜而挤欢。鸡犬不惊,商市安定,入夜不入私家空房,则扎蓬营露宿,东江人民父老可谓民国以来,仅此听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卫国保民之革命军。”在行军途中,校军对人民的爱护,更是倍加感人。如第一次东征时,“我军中有一女挑夫,因病不能前进,司财务者在前方,又无法遣回,某同志遂另雇挑夫一名,再将病者负于背上,俨于孝子负慈母。”正因为如此,革命军深受民众热爱,深得民众支持。如战争中革命军有关“输送、补给、通信、侦察等,亦获助实多,甚至农工人揭竿相助。”1926年,革命军北伐时,得到群众拥护与帮助更大。如在湖南前线,农民革命武装直接帮助革命军杀敌,工人帮助革命军运输,邮差做革命军的向导,使革命军在后方有民众实力的帮助,在前方而无后顾之忧,增加百倍地杀敌勇气,并于最短期间,消灭了反动军阀势力吴佩孚、孙传芳,取得了北伐的胜利,实现了孙中山多年未能实现的遗愿。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将才,为以后人民军队的创建打下了干部基础,为人民军队一些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军校斐然的成绩在国内及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令人惊叹的。那么,在政治教育方面,它的主要办学经验是什么呢?又给今天的军校以怎样的借鉴呢?本书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军校成功的政治教育,是军校学生快速成才,并为日后进军高级领导层打下了牢固思想基础的关键,也是军校学生最终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成绩斐然,军校史鉴(2)

    有识之士皆可看出,军校政治教育是国共两党争夺未来军官、未来军队的“定音之锤”。在黄埔军校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guó mín dǎng右派,对军校政治教育的重要xìng都有深刻认识,用什么思想去教育学生,关系到未来的军官成为为谁打仗、为谁流血的指挥员的大事。蒋介石一方面借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旗帜,一方面又对学生强调盲目服从,宣传“忠孝仁爱”,印发《曾胡治兵语录》,供师生当教材学习。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承认孙中山根据三大政策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与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的政治原则基本相同的,团结guó mín dǎng左派,通过教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去阐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启发学生的政治觉悟,使之成为坚强的革命军人。对学生们来说,接受了哪一种政治教育,对其以后成长至关重要。历史事实说明,这些学生中有的成了人民爱戴的将帅,有的成了fǎn gòng反人民的急先锋。

    2.学生组织是争夺未来军官的重要阵地。

    如“火星社”的建立,目的在于扩大革命影响。“青军会”富有生气的活动,大大扩展了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军队中的影响。guó mín dǎng右派也认识到了学生组织的重大作用,成立了“孙学会”。两种组织代表了两种思想、两种势力,由此决定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当时投入了哪个阵营,这就决定和影响了他们个人一生的发展道路。

    3.邀请社会名流作政治演讲,对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红军大学教育长罗瑞卿军校所邀之人,都是社会上一些在政治、理论等方面学有见树的名流,学生通过他们这些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人,了解到了社会最新思潮的信息和动态,也就无疑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