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1 章(第1/4页)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的一颗耀眼的将星。他在1936年以前,先留学号称法国将军的摇篮圣西尔军官学校学骑兵,毕业后又转入法国机械化骑兵专科学校学习。1936 年回国后,从连长、营长,一直于到师长,整个晋升过程几乎全是在战争中完成。先后经历了南京保卫战、桂南昆仑关战役,以及1942年初的第一次远征军人缅作战。在首次远征缅甸作战中,廖耀湘经历了最惨痛的失败。渍退中,新22 师在野人山中丢下了4000 多弟兄,除去战斗死伤以外,全师9000余人仅有不到3000人抵达印度。

    廖耀相对此耿耿于怀,立誓要杀回缅甸,痛报一箭之仇。部队在印度整训期间,高度近视的廖耀湘潜心研究丛林战术,编写了《小部队战术》及《丛林作战手册》,jiāo全师部队学习。连自视极高的驻印军总指挥吏迪威中将,也认真研读,并评价廖耀湘为丛林战专家。

    相对新38 师而言,新22 师的官兵们报仇之心更为急切。新38 师当年的撤退路线未经野人山,损失不大,是第一次远征军中唯一保持完整的部队。而新22师则惨多了,胡康河谷、野人山都是他们当年经过的地方,沿途遗弃的尸体,大多都属于新22师。要不是先行抵达印度的新38师接应,廖耀湘和他的新22师恐怕早就在这莽莽林海中化作堆堆白骨了。

    一想起往事,新22师上下就痛彻心肺,“杀回缅甸,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元月上旬,新1军两个师部署完毕,准备攻占大奈河东西两岸大白家一带的日军防线。日军第18师团把第56联队主力和第55联队一部,以及师团pào兵主力放在大白家主阵地周围,另以1个骑兵大队及第55联队主力据守西面的打洛,以分散牵制新1军部队。

    新1军并不想逐点啃噬日军坚固的防御体系,那样做进展太慢,正中了日军逐点顽抗、持久坚持的预想。田中新一打算在大白家一线坚持到3月底。新1军决心采取两翼迂回战术,分路威胁日军防线侧后,迫其全面崩溃。

    新38师第113团作为左路,从临滨渡过大龙河,攻击大白家防线右翼;第112团一部更在第113团左侧,向日军右侧背迂回;第112团主力在大龙河一线正面牵制大白家日军;第114团为右路,从大奈河下游康道附近悄然渡河后,沿河岸向南推进,击败孟阳河(大奈河支流)日军后,进逼大白家

    日军主力左侧背。与此同时,为了迅速消灭打洛盆地的日军,彻底解除驻印军南下孟关的侧翼威胁,新22 师第65 团从新平洋出发,沿大奈河左岸南下,直拊打洛日军背后。元月11 日,各部同时开始行动。

    元月17 日,第113 团先后扫清了大白家外围日军阵地,向大白家进逼。日军第56 联队主力在大白家为中心的大奈河东岸不断反扑,企图拒止第113团进攻,双方形成胶着状态。此时,担任右路的第114 团在团长李鸿上校指挥下进至大奈河西岸支流孟阳河一线,与日军激烈jiāo战。日军为确保师团主力左翼安全,拼死反扑,孟阳河战线成为全局的焦点。

    田中新一师团为了堵住第114 团的侧翼迂回,急令大奈河东岸大白家附近的第56 联队主力迅速回师西岸,同时又令正在打洛盆地的第55 联队主力即刻回援孟阳河一带,堵击第114 团进攻。这样一来,僵持多日的大奈河东岸战场形势为之一变,第113 团乘虚直捣大白家,于2 月1 日占领之。日军第18 师团主力被压迫在大奈河西岸、孟阳河以南、宛托克山以东的狭小地区,仅有南面一条通路可达孟关。

    田中新一原想把主力转至大奈河西岸后,即可堵住第114 团的迂回路线,再加上有西面10 多公里纵深、平均标高1000 公尺以上,陡峭险峻、森林密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