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打烟馆的注意(第1/2页)  重生193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边放着要卖的东西,全凭人力担着走街串巷叫卖,为了吸引生意,很多小贩还随身带着乐器,以此来吸引顾客的注意,从而尽可能多的卖东西。

    走街串巷的小摊贩有许多,也没有什么城管,一个小贩在巷子中路过会引起孩子们的追逐,不要买哪怕只要看看也能一饱眼福。

    一个摊贩在街边卖小吃来保持一家子的生活开支,那时候找份谋生不是易事,用专门的木桶装着里边的吃食,保温又便利,这时的食物全部是货真价实,生意人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迎面而来,这人穿着破旧褪色的短褂,脚上的布鞋破了大洞,黝黑额头川子皱纹,脸上写满沧桑。

    他打量了陈星两眼,捏面人的小贩敲着啰,讨好地问道:“先生,面人好吃还不粘牙。”

    “你的面人怎么卖?”陈星试着搭话。

    货郎见有生意可做,立即放下担子说:“3分钱一斤。”

    陈星很干脆的买了一斤,面人上面放着一沓废报纸包着。递过来陈星接过面人,“师傅你知道哪家店铺最赚钱吗?”

    货郎疑惑不解,一阵打量陈星,这人看着不像是山上的土匪!怎么看也不像是坏人。他也不想管这些闲事,这世道乱的很,货郎指了指前方的米店、理发店……。

    “米店?”陈星惊讶道。货郎解释说:“那米店兼着烟馆生意。”陈星又问了几句,总算是弄明白了。

    各地都是烟馆林立,吸食鸦片者甚众。因吸食鸦片造成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难以计数。当时政府虽高调主张“禁烟”,但地方政府往往虚与委蛇,甚至还暗地里反对禁烟。谢过货郎,陈星一路打听终于走出胡同,来到那家王氏米铺。“先生要买米吗?”伙计热情地问。陈星说:“买点烟。”此言一出,立即有个穿长衫的老先生出来,低声道:“里面请。”

    陈星看着都是间壁得仅容两人的抽烟单间,床上铺着厚厚的垫子。好几十余间单间,每个隔间都有管烟、看灯的人,负责售烟、倒水等服务。还备有打扮得妖艳的女招待,为烟客烧大烟,兼作色情服务。陈星找了个借口说钱没带够,急匆匆出了烟馆。

    陈星经过一段时间查探,全城有大小烟馆数百家。既有豪华的大烟馆,也有一些低级小烟馆。在西门一带有好几家低级小烟馆,凭女色引诱烟客。如高祥夫妇都是大烟鬼,为了“以烟养烟”,在糍粑巷租了一楼一底的单家独户的房子,开设烟馆。他的烟馆设备尚可,经常开二三盏灯,以妻子、女儿侍候烟客,其女儿高兰英颇有几分姿色,吸引了不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大小老板、商店大伙计前来吸食。

    五巷口有个李小脚,是个寡居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在自己家中开烟灯,以其姘夫地痞蔡大宝挡门户,自己和两个女儿侍候烟客;家中也开二三盏烟灯,引诱西门外粮食行、棉花行的老板、大伙计前去吸食。

    义云理发店老板徐义云,夫妇两人在自己家的楼上开烟馆,仅一盏烟灯;他以开烟灯为诱饵,吸引商人前去谈生意,聚赌抽头,兼营烟、赌二业。

    毛兴鼎开了个流动烟馆,带着烟具、烟条送烟上门。

    西门城内黄甲山有个张大个子,开了间花烟间,家中经常有二三个烟花女子,陪客人烧烟,陪客人说笑。

    同有家伞店的楼上,有张老头子夫妇二人,带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儿开烟馆,由于一家三人都是瘾君子,家境破落,设备差强人意,只能吸引穷烟鬼吸食。

    钱氏妓女结识了一个日本浪人,合开了楼下卖淫、楼上卖烟膏的“双福堂”,也是烟、妓并营。三是西街口的一家烟馆,为黑龙会中人胡氏所开,有烟铺四五间,及“雅座”二间,并雇佣男女招待多名。四是南街一家烟馆,是较早的燕子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