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4 章(第1/4页)  蒋介石全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有了以上政策后,蒋不是自身包办一切,而是委派精通此道的专家,具体负责规划和执行。但这一切计划、措施,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当然也是他的经济思想的反映。故言经济建设过程,亦即在说明蒋的经济思想,虽尽其详,亦不谓多。其具体规划,是以四年计划为一个个经济、文化建设的阶段。从1953年到1972年,共分成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至1960年,为工农平衡发展时期。其策略是按蒋介石的“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进行的。其具体目标是:增加农业生产,达到自给自足的国内市场状况。同时增加农、工投资,达到国际收支平衡。工业方面的重点为生产进口替代品,故以纺织、食品、合板为主要工业品类。这个时期,台省物价趋于稳定。

    从1961年至1972年,为第二阶段。自1953年到1960年,经过两个四年计划时期,台省工业基础已经建立;工业产品已足够国内需要,于是进入第二个时期。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开辟和拓展国外市场。第二个时期经济建设目标,是“以贸易促进成长,以成长拓展贸易”这个阶段,可称之为出口扩张、高速成长和高度稳定时期。

    1960年,“政府”制定了《奖励投资条例》,1961年开始实行,实施时间为十年。到1970年,“政府”认为有继续实施之必要,经修订,再实施十年,约至1980年。

    在第二个时期中,主要推动外向型发展的措施,有金融和出口两个方面。金融方面主要是当局于1960年核准中国银行、中央银行、jiāo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复业。1961年6月,将美元汇率调整为一美元兑换新台币四十元。1963年又取消外汇结算证制度,简化手续。1965年,核准外商银行在台设立分行。其中有美国花旗银行,美国商业银行,美国运通银行,泰国盘谷银行等。同年9月,将进口关税税率降低,并逐步放宽进口限制,以推动外销发展中对外国原料和设备的顺利进口。1966年,又在高雄设立加工出口区,直接由外国运进原料,经加工后,又直接将成品自加工区输出外国市场,以减少通关手续。以后又于高雄的楠梓、台中的谭子,成立了另外两个加工出口区。

    本阶段由于经济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出口数值迅速扩大,而物价却又相当稳定,故一般将此第二阶段称之为台湾经济建设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仍是蒋介石主持台湾当局的工作时期。因而其对建设台湾,发展台湾生产力是有功绩的。它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当政者的最主要政绩,当然也在这个方面。否则,人民怎么能拥护呢?

    自1974年以后,台省转向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时期。这已是蒋经国的时期了。

    当蒋介石确立大政方针后,具体经济工作jiāo由经济专家们完全负责,主动进行管理,指导和订出具体经济改革计划。故其政治,尤其政权上,虽实行个人独裁,但在经济建设工作中,则由专家负责,给予全权。并实行清官政治,简化手续,以利于经济的发展。总之使政府为经济发展、为企业家服务,而不是专卡企业家的脖子,进行无情的内战以自杀。因而使台湾经济发展卓有成效。

    农业建设

    对于土地改革,蒋从大陆到台湾,都主张先减租,然后国家收买地主多余土地发放给佃农,由佃农按一定地价,逐年偿还,反对无偿没收地主土地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只是他在大陆时未行土地政策。

    “三七五”减租政策,陈诚在大陆时曾在1945年试行于湘鄂一些地区。陈到台湾后,就于1949年4月在台省推行。同时推广农业技术,减价卖给农民肥料,大力促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