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芬芳悱恻(四)(第1/3页)  倾城帝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也知晓我所想绝非此事,隋农见好就收的点头应下。算着时辰约莫还有一盏茶才能回去,我干脆阖了眼眸,轻声唤了隋农一声:“你是不是想问,既然方才我在殿中所提内容,胡汝并无拒绝可能,我又何必多费一番口舌叙说,而不直接将此条写在国书之上?”

    “帝姬恕罪。”略有讪讪的答了一声,隋农随即认真道:“只是隋农疑惑之处倒并非于此。”

    “哦?”我眉间微动,听隋农解释道:“帝姬如此做法用意,隋农心中多少有些估量。若直截了当的将此条列入国书,便断无帝姬亲口说出所有的震撼成果。且如此做,便是帝姬代表凉鸿而为的妥协,在诚意方面的成效立竿见影,绝非从开始便载明于国书之上可比。”

    浅笑颔首,我睁开眼眸,偏头看向隋农:“你所说俱对,又有何处存疑?”

    “属下只是纳闷。”挠了挠头,隋农皱眉:“咱们予胡汝的条件经过帝姬透彻分析,互惠互利之处已然显然。胡汝虽未立即答应,签约却已定是板上钉钉。虽说帝姬所言对凉鸿发展确有益处,但……即便这条约利惠稍向凉鸿倾斜些许,想来也无伤大雅吧?胡汝总归算是弱势一方,也不惧他不妥协。我们为何不借此契机……为凉鸿多谋些好处?”

    这回换我颦眉了。略顿了声,我方要回答,暖轿已稳稳停落。谢过宫人并目送他们走远,我转身示意隋农跟上,步入开元王府:“你可曾读过?”

    不解其意,隋农微有迟疑的点头。我抿了抿唇:“中篇中,六亲五法一段,我觉得有几句说的甚是有理。文中道,‘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若有所思,隋农缓了脚步。我渐渐停下:“虽说如今世间仍是混乱,但海晏河清之日不会太远。凉鸿近年所须思考的范畴或许还只是‘以国为国‘,但总有一日,会直面‘以天下为天下‘之道。若到那时才思量收服人心之策,恐怕为时已晚。而若今日凉鸿便拔得头筹,将为万民造福祉的国策宣告三国……‘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对彼时尚非本国人士之百姓都可一视同仁,不分薄厚,对未来因收辽远疆土入囊中而增添的居民,便定然会视若己出。如是,方可见‘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之盛况。”

    半张着口,却半句话也说不出。隋农许久方抱拳俯身,语意惊艳惊讶自不必掩盖,震惊动摇却也彻底流露:“帝姬宏图大志,志存高远,隋农实在心服口服。”

    他抬起头,眼神闪烁明亮,笑得轻快:“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帝姬。”

    他故作书生般咬文嚼字模样,逗得我忍俊不禁的笑出来。抬起手笑得转过头去,却见桓娓立在房檐下,但笑不语,向此处望来。

    忙要隋农免礼起身,我又吩咐了几句晚宴之事,便命他下去准备,匀了匀呼吸走至桓娓身畔。尚未及开口,桓娓已当先关心道:“此行看来还算顺利?”

    “有劳皇姐记挂着。”挽上她手臂,我笑道:“纵有少许波澜,总归万无一失。主要还是皇姐的功劳才是。”

    “平素里给我戴些高帽子也就罢了,两国国事同我有何关系?”也知晓我此行是为邦交而来,此时尘埃落定,桓娓也自是欣喜。我扬眉道:“只因月穆一心想着,府中还有皇姐亲手烹制的美食,香飘万里,竟似在宫中也能闻见。因此直教月穆垂涎三尺,督促着自己速战速决,回来向皇姐讨个奖赏呢。”

    “你从前哪有这般油嘴滑舌,跟谁学得呀。”嗔怪一声,桓娓略顿了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