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我是唯一的(第1/2页)  唐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终于等来了垒灶师傅。

    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灶台,可是各地区灶台还有差别的。这节柴灶在农村很多地区都有使用,细节上或有差别,但原理一样。

    谢柳要垒的是节柴灶。顾名思义,就是节省柴火c节省时间,使用方便,安全卫生,还可加装风箱,实际使用,效果相当好。只是效果再好,也要眼见为实。垒灶师傅根本不相信,直接无视谢柳,将谢柳的话当作耳边风。其实,也是垒灶师傅的一种自我保护,毕竟,如果你说得是对的,垒灶师傅的饭碗就算是被你砸了。所以,垒灶师傅即使听到也当作耳边风,听到相当于没听到。

    蔡有福在忙着制作食物,垒灶师傅忙着备料,准备砌灶。

    谢柳觉得要描述这灶台怎么砌很难,但自己动手做显然是不可能的。谢柳强烈要求垒灶师傅按自己所指的位置摆放,但显然垒灶师傅有自己的套路,对谢柳的指挥相当抵触。谢柳很坚决,砌灶师傅显然没遇到过这样的主家,且谢柳岁数又小,几番争执,师傅不干了。

    蔡小虎心里觉得谢柳就是对的,可是他两眼一摸黑,啥也不知道,只好干着急。

    谢士平进来时,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肯相让。

    见谢士平进来,两人也不争执了,这砌灶师傅与谢士平是相识的。想想也是,都在这一片土地上挣饭吃,农村建个房子什么的,这瓦匠c木匠哪有不见面的?

    谢士平劝了垒灶师傅几句,见垒灶师傅放不下面子,沉吟道:“要不我试试?”

    这让垒灶师傅很是吃惊!毕竟,这有些过界了。谢士平说这样的话,让谢柳也有些吃惊,显然,谢柳是低估了谢士平。谢士平选择相信谢柳,这几天他在这里边做边看,蔡有福的生意让谢士平很是羡慕,别人不知道,但他是知道的,这都是谢柳带来的,只是细节谢士平不太清楚。

    谢士平的瓦匠活不能说好,但做起来也没遇到什么问题。一般来说,木匠客串一下瓦匠的粗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十几分钟后,垒灶师傅也加入进来,速度便快多了,做到后来,垒灶师傅起来越惊讶,面上也若有所思起来。

    灶台刚垒好,不能马上就用,这些后续事情垒灶师傅很熟练,自然处理得利落干净。

    垒灶时,谢柳临时起意,觉得既然开始了商业,做一家是做,做几家也是做。再说,以后从政没钱怎么能行。开个木工坊,主业雕版印刷,副业木工,好像赚钱应该不难。至于人么,找谁不是找?好歹与谢士平打了几天交道,谢士平还是比较聪明c肯干的,看上去对从商也不反感,又是本家,也算知根知底的。

    垒灶师傅很有意思,昨天不声不响地走了,第二天一早又过来了,谢柳以为是来拿垒灶费用的。不想师傅说了,今天专门来烧火,试一试新灶的功能。

    正在烧水,谢士平也来了,带来了风箱,也带来了谢柳要的消息。谢士平和妻子商量过了,愿意做谢柳的掌柜。谢柳开给谢士平的年薪是相当于初唐九品官的年薪,一年十二贯铜钱,干股一成,可以说是很高的了。唐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一千文也就是一贯。初唐九品官居的月薪也不过是一千五百文左右,年底米五十二斛。在这平常百姓三口之家一年五贯钱生活便可无忧的年代,这年薪给一个掌柜是相当高了,更何况还有分红。这样一来,两人身份就转变了,谢士平很自觉,很快便进入了角色。

    直到午时,垒灶师傅才从屋里出来,对节柴灶的设计佩服的五体投地,对灶台加风箱的效果表示了惊讶,然后期期艾艾请求谢柳允许他在乡间推广。这是好事啊!这对谢柳来说,这不存在技术保密问题,内行看两次就会。垒灶师傅慎重地向谢柳请求,这品格让谢柳有些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