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6.第 46 章(第1/3页)  重生之佞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姚颜卿临行前去了徐太傅府上一趟, 正巧徐太傅有客来访, 便叫长孙招呼着他去了后堂,约摸过了半盏茶的功夫, 才叫人请他去了前厅, 之后打发了孙子离开。

    徐太傅有两子三两女都是与老妻所生,两个儿子虽不是招惹是非的性子,可于读书一道实没有天赋, 唯有长女自幼聪慧,通读四书五经, 可惜是个女儿身,徐太傅一直对此颇为遗憾, 只道自己有生之年是看不见徐家兴旺的那一日了。

    徐太傅做人很有远见, 把长女许给了白中丞家的长子,白家是官宦世家,根基甚深, 长子白行敏亦是探花出身, 在少壮派的官员中可以说是简在帝心的存在,今年恰好接替了原广陵的巡盐御史钱忠, 正任广陵巡盐御史一职, 由此可见, 徐太傅看人的眼光是极准的,而今姚颜卿要南下为朝廷敛财, 少不得要到白行敏那走上一遭。

    徐太傅早已想到了这一点, 已经写好了信交到姚颜卿手上, 嘱咐他道:“广陵虽是你故里,可也需万事小心,这里面水太深,虽说钱忠已被调回了京城,可这里面牵连甚多,那些商贾身后都是有靠的,不能与他们硬来,若有难解的事便去寻行敏,我已在信中嘱咐于他多照看于你。”

    姚颜卿闻言自是满心感激,起身一揖,轻声道:“劳老师为学生费心了。”

    徐太傅笑着压了压手,他待姚颜卿这个得意学生不可谓不是用了心的,除了欣赏姚颜卿这个人外,亦有自己的私心,徐家下辈子中无能出仕的小辈,唯有他的长孙是个读书的料子,将来可指望一二,可他年纪已大,等孙子入仕时他只怕早已归了故里,有道是人走茶凉,到时能有几人还能记得同僚之情,是以他才会这般提点姚颜卿,只盼将来他得势后能看顾孙子一二,不叫他吃了大亏。

    “多的话我也不嘱咐你,广陵毕竟你比我还熟悉,且记得去你老师那拜会一番,也帮我带个好,若他有意出仕你便叫人递了信儿回来。”徐太傅始终为老友感到可惜,以他之才实不该如此埋没。

    姚颜卿应了下来,临行前他少不得还要到师兄那去辞别,是以并未在徐太傅府上多留,晌午便离了去。

    姚颜卿此次南下正好借此机会带了三娘子回广陵探望姚老夫人,因他有公务在身便走的旱路,原依他的意思是叫姚四郎带了三娘子走水路,也能少遭些罪,三娘子知道后却怕租借了画舫过于惹眼,叫人非议姚颜卿,便央了姚四郎带她同走旱路。

    姚颜卿劝了一遭,也没有扭过三娘子,只能随了她意,叫她与自己同行。

    晋文帝派了一队侍卫护送姚颜卿,一行百人月底从京城出发,到广陵时正是七月上旬,姚家一早就得了信,临近日子的时候便每日都叫姚三郎去城外守着,广陵知府亦是得了信的,带了广陵一干富商前来相迎。

    以品级来说,广陵知府王大人自是比姚颜卿要高,可一个是地方官,一个却是天子近臣,又被圣人点为钦差,王大人自是明白其中的差别,怎会端起架子。

    姚颜卿兄弟相见自是有说不完的话,姚三郎也知眼下不是说话的时候,忙避到了一旁,叫姚颜卿先与王大人叙话,王大人任广陵知府已近二十年,与姚家关系素来亲近,说话间便称以姚颜卿为贤侄,姚颜卿自是投桃报李,口称伯父。

    王大人明白姚颜卿眼下急着回姚家,也没有多寒暄,只嘱咐他明晚上过府赴宴,姚颜卿自是满口应下,轻揖一礼后才与姚三郎回了姚家。

    姚家早已做好安排,等姚颜卿一进门,他带来的侍卫便被安排到隔壁的收拾出来的院子歇息,又奉上好酒好菜,那侍卫头领也是机敏之人,当即道谢,又留了四个侍卫在姚家,护姚颜卿安全,这才随了姚三郎去了隔壁院子。

    姚老夫人未语先泪,未等姚颜卿一头叩下便赶紧叫人把他扶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