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兰亭集序(第1/5页)  琅琊墨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353年)——永和十一年(355年)

    孔子在自己三十岁时对自己这样的评价:“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后来五十一岁的儒家至圣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人总要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人生经验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只是让你越来越明白自己需要躲开什么,更多的是如何趋利避害,更明白针对自己如何取舍这。世上唯一不用付出就能收获的就是年龄。

    王羲之在不知不觉中岁月之刃为他刻上了专属于他的痕迹,病痛开始悄悄从他的脚底一点一点侵袭,也许是久服五十三的恶果降临,双脚开始镇痛无比,即使手拄着拐仗也是力不从心了。他多次还书信中提及来自双足的绞痛无比。“八日羲之顿首,多日不知君问,得一昨书,知君安善,为慰。仆比小差,而疲剧。昨若耶观望,乃苦于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劳复不及,以此为慰。力不。”伴随着身体的痛苦,而让他失望的是武将弄权,文官失职。

    五十岁的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到底什么是天命呢,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存在还是明白明白此生的使命或意义,还是指每个人都开始问着专属于自己的问题,有各自寻找自己想要的dá àn,也有一些人并不服老,总是怀着一颗激动昂扬的心求名求利,要争,要斗。要满足自己短暂的人生绝对不能虚无的飘过。

    脚疾之后,王羲之此时收下了人生中第一只拐杖,给西蜀做官的朋友回信道“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今足下远惠之至。”老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人过五十天过午”,身体开始衰退,王羲之的腿脚开始老化,视察郡县的奔波更是加重了王右军的腿疾。

    作为同朝为官的好友殷浩,王羲之的书信《遗殷浩书》应该能送达朋友手中,至于能不能听进去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事了,同样的,曾经作为会稽王司马昱的书法老师,王羲之是看着他一步步成长,如今与他相比,现在的自己言轻人微官低,对于自己《上会稽王笺》中提出的建议采纳不采纳只有天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王羲之心里当然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为好友也不可以妄加干涉。人只能走自己的路。而且古人言“尽人事听天命”原来放在眼下是多么的应景,真可真是一种讽刺。

    远行的郡县视察可以说真实一份苦差事,周旋于guān chǎng的尔虞我诈之中对于王羲之这个会稽内史可以说是一种折磨,所xg 的事,这一片天地山色没有辜负他,每到一处,山水之间,云雾渺渺,可以短暂的让人忘却世间的烦恼与唏嘘,令人欣慰的是人生中还是有知交好友数人常伴左右,或是书信往来,或是彼此来访分享好酒。

    当然,王羲之也少不了呼朋唤友来邀请他们来山阴之地居住:“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是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吃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党不居京。此既僻,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人渐渐老了,就念着心中的那几个老朋友放不下,但真是见一面少一面。以后坟上上酒都不知道还会来几人缺几人。怕是再过几年等到百年之后,谁也不会记得还有会稽内史在这穷山僻壤任职多年。

    转眼间永和九年,“二月二,龙抬头。”娃娃们沐浴留一缕头发,做“思旧”寓意,满月的孩子们则是从头发上取下一缕交与做毛笔的师傅,胎发是父精母血凝成孕育,本身就具有灵性,而且胎发做出来的毛笔更具有弹性,挥洒泼墨之际,当然,少有人用胎毛笔书写,那是每个人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