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之“袁术的大将军”张(第2/3页)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珪的洞察力在当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只是可惜年事已高,已经没有精力在那样一个乱世里叱咤风云一番。不过他儿子陈登倒是在历史上有过一番突出的作为,这个咱们以后再说。

    陈珪的话点醒了吕布,让他看到了击败袁术七路大军的可能,于是他亲自给杨奉与韩暹写了封信“二将军亲拔大驾,而布手杀董卓,俱立功名,当垂竹帛。今袁术造逆,宜共诛讨,奈何与贼还来伐布?可因今者同力破术,为国除害,建功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吕布的这一番话,直接把杨奉与韩暹以及自己定位成了朝廷的忠臣,而僣号称帝的袁术则成为应该共同征讨的逆贼,再加上许给了杨奉与韩暹大批的军资,于是两个人就反水投效了吕布,并且与吕布一起在下邳城击败了以张勋为首的袁术另外的五路大军,还将桥蕤生擒活捉。不过桥蕤虽然被吕布抓住,却并没有被杀死,因为在后面他又出现在袁术攻打陈国的战役中。这里面就有三种可能,一种是陈寿记载有误,桥蕤根本就没有被吕布抓到,二种是吕布为了向袁术示好就释放了桥蕤,不过这两种个人感觉可能性比较小,倒是第三种可能性最大,就是吕布的军队监押不利,导致桥蕤越狱逃了回去。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桥蕤都确实参与了袁术攻打陈国的战役,也就是第三件事,就是小说中《曹孟德会合三将》的一段,写的是曹操攻打寿春并将袁术逼退过淮的战事。而在历史上与这一段对应的却有很大的出入,那就是发生在公元197年(建安二年)秋九月的,袁术与曹操的陈国之战。

    陈国隶属于豫州治下,是豫州州治陈县的所在地,当时是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袁术在经历了徐州之战的失败以后并没有消停,而是又转过头打算去争夺豫州。于是就亲自带兵攻打陈国,并诱杀了陈国王刘宠以及陈国相骆俊。这件事在《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以及谢承版《后汉书》中均有所记载,说是袁术向陈国借粮,遭到陈国相骆俊的拒绝,于是就派遣一个叫张闿的属下装作路过陈国的样子,到骆俊的家中,在酒宴中将骆俊以及刘宠杀死。随后袁术就相继攻占了陈国诸县。这个张闿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和韦曜版《吴书》中都曾经提到过的,陶谦派去护送曹操父亲曹嵩的那个都尉,由于他贪图曹嵩的财宝而杀死曹嵩一家,后来他投奔到淮南,被袁术收为刺客。

    一个汉室宗亲就这样被杀死,作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而言当然是不能不管的了,于是就亲自率兵来征讨袁术。可是这个时候的袁术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一反常态,听说曹操要来了就非常的惊骇,然后留下了许多将领在蕲阳抵挡曹操,而他自己则逃回了淮南。

    这件事很奇怪,也不符合袁术一贯的做派,虽然他时常打败仗,但是却并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而且袁术一直都看不起曹操这个太监养子的后代,还没开打就逃跑显然不太合乎情理。

    我注意到袁术是留下了很多重要将领驻守在蕲阳,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而《后汉书袁术传》中的记载又增加了一个张勋,这么多的将领被留在蕲阳抵抗曹操,说明袁术是把自己的主力留在了陈国的,也即是说袁术并不是想要放弃陈国。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豫州本就是袁氏家族的基业所在。那么袁术返回淮南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那么这件事是什么呢?

    正史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不过《英雄记》中却记载了一段我认为极有可能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吕布在击败袁术七路大军之后,又联合杨奉与韩暹组织了一次攻打淮南的战争,并且一直打到距离寿春不远的锺离县境内。我们先来看一下《英雄记》中的这一段记载:

    “布后又与暹、奉二军向寿春,水陆并进,所过虏略。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