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之“彼此”刘岱(第1/2页)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一段,战死了不少各路将领,但大多为小说杜撰人物,只有华雄祖茂徐荣胡轸四个个值得一提。



    华雄,董卓手下大将,官拜都督。历史上的华雄并不像小说中那么勇猛,只出现过一次就挂掉,正是被孙坚斩杀枭首的这一次。



    祖茂,字大荣(史无所载,见于演义),孙坚手下心腹将领。对孙坚忠心耿耿,当孙坚被徐荣打败,突溃重围的时候,始终护在孙坚的身边。当发现孙坚头上所带赤帻引人注目,被敌兵追逐的时候,就与孙坚换了头盔,戴着孙坚的赤帻引开了追兵,孙坚奔走小路才得以逃脱。而祖茂则在引开敌军后将赤帻挂在坟地中烧不尽的桩柱上,躲进了树木草丛之中。自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关于祖茂的记载,而小说中在这之后祖茂又冲出树林与敌军决战,最后被华雄所杀。或许祖茂真的死在了这场战役当中,亦未可知也。不过这则故事则成为三十六计中金蝉脱壳的经典案例,而流传至今。



    至于徐荣和胡轸二人,在小说里,前一个被曹操部将夏侯惇刺于马下,后一个被孙坚部将程普刺中咽喉。但是在历史上两人都死于后董卓时代,即李傕郭汜闹京都的时候。所以在此先不累评,留待以后再说。



    在董卓计划迁都长安的时候杀死了两个汉末高官。



    周毖,字仲远。西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人,官居尚书。



    伍琼,字德瑜,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人,时任城门校尉。



    两人都是汉末名士。小说中所录二人故事大体与史载相符。当董卓进京以后,两人得到了董卓的信任。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当时袁绍因为反对董卓废立之事,而逃出京城。周毖伍琼两人就劝董卓说道:“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董卓深以为然,听从了两个人的建议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而据《三国志董卓传》中所载,两个人还利用董卓对他们的信任,保举了很多封疆大吏,使得董卓“用其所举韩馥c刘岱c孔伷c张咨c张邈等出宰州郡”而这些人一到任上就与袁绍组成了讨董联军。董卓知道以后,“以为毖c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之。”而在《资治通鉴》里则更为明确地记载了董卓杀周毖伍琼的前因后果。在董卓计议迁都的时候,周毖伍琼二人“固谏迁都”于是董卓大怒,说道:“卓初入朝,二君劝用善士,故卓相从。而诸君到官,举兵相图,此二君卖卓,卓何用相负!”于是“庚辰,收琼c毖,斩之。”董卓斩了周毖伍琼以后,杨彪和黄琬害怕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就跑到董卓那里去谢罪,于是董卓又开始后悔杀了周毖伍琼,就上表让杨彪c黄琬做了光禄大夫。



    在这里面董卓的这种后悔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周毖伍琼“卓信之,而阴为绍”为袁绍等人的起兵ti g一ng条件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董卓杀的一点都不怨。不过作为京城士人集团的一员,对于军阀董卓的所作所为肯定是看不惯的,明附之,而阴坏之的事情,也是在情理之中。由此也可以看出董卓的不得人心。



    在董卓逃往长安以后,关东义军的内斗就毫无悬念的开始了。其中东郡太守桥帽是第一个被干死的诸侯。



    桥帽,字符伟,桥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后迁东郡太守,甚有威惠。这是记载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注引《英雄志》里的话。所谓“威惠”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持势弄权,一种是声威和恩泽。在这里,我个人倾向于第一种解释,桥帽这个人估计人缘是不太好的。因为在唐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