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李世民(下)(第1/4页)  分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渊父子再一次哭作一团,劝不了拉不开,真不知道这爷俩为啥体力这么好

    好在随同李渊一起来的还有好几个心腹,杨霖逮着其中一个叫窦诞的,好像还是他的未来连襟。从窦诞的嘴里,他终于弄明白了李世民身上到底发生了啥。

    李世民生于开皇十七年,因为年幼时有个神棍shàng én骗钱,忽悠李渊说什么此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由此得名世民。这孩子从小就算个神童,不管习文练武都优于常人,而且聪明果决,小小年纪就颇有豪侠之气,上至世家贵胄下至贩夫走卒他都不吝结交。渐渐的李世民开始小有名气,不过并不是特别的出挑。

    李世民真正的声名大噪是在大业七年,也就是前年。其时李渊由楼烦太守任上奉调进京,家眷随后而行。途径西河郡时,李世民好端端的突然昏厥,连续数日人事不省。连郎中都交代准备后事之际,偏偏祸不单行,悍匪毋端儿部突然来袭,攻破介休县城,数百贼军蜂拥扑向李氏家眷暂驻的介休县衙。就在李家护卫损失殆尽c李渊的爱妻美妾和十几个子女即将惨遭屠戮和之际,李世民有如救世主般醒来。他先是点燃后院马厩里面的几十匹驽马的马尾,再尾随火马杀出冲乱贼军大队,然后一人一马一槊从县衙大门一路碾杀贼军至县城东门,再从东门杀透重重贼军直至西门李世民反复冲杀,毋端儿寨中的二当家白春风c谋主何道人均死在他的槊下,杀进县城的近千贼军被他杀死百余,伤者无算,余者无不魂飞胆丧,抛下抢来的财帛子女四溃而散。

    要知道在此之前,李世民与那些死于贼手的李家护卫们对练,也不过只能勉强周旋几十个回合而已。毕竟此时他不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何至于一病之下,竟判若两人?

    他的变化还不止于此。到东都以后,李世民初入国子监,便能与硕彦名儒辩经论道,所释经义既不失先贤煌煌大道之义,又不乏令人振聋发聩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其咏志而发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言,被大儒王通赞为“引百家之意,成一家之言”而震动士林。而其后他在与前司隶大夫c大诗人薛道衡之子薛收诗书酬唱中,凭借一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再次名扬东都,在一片赞颂李世民小小年纪不但才气横溢c而且身俱一副傲骨雄心之声中,也不乏一些眼红心妒之辈鄙薄这首诗用辞直白浅显c文气不足。于是不久之后李世民便在一场文会之上当场口占了一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一出,不但出席文会的百余才子名士神魂颠倒,连那些专程赶来围观c考较c且对这个年少成名的李家小儿不乏刁难之心的文坛宿儒前辈们,也只能留下诸如“总无可点,自是好”c“天光工影,无复人工”之类的赞叹之辞而甘拜下风。自此,唐公李渊家二郎但有一字流出,随即东都纸贵,更有人仿曹魏子建才名,称其为“天下才分一石,世民独占八斗”。

    文华独占还不够,李世民不久后又在教军场上挑战年青一代中的武将第一人c年仅十八岁就打遍军中罕逢敌手的左骁卫小将孙通,仅用三槊便将其击于马下,在军中被传为“李氏乳虎”。

    不过李世民大出风头的结果,就是皇帝陛下对李家愈发疑心,越看越不顺眼。李渊对此忧心忡忡,李世民则毫不放在心上,反而屡次劝谏父亲“时势造英雄”,不甘人下之心表露无遗。

    然而当所有人都以为李世民即将大放异彩c成为《桃李子歌》所指的那个应天命之人时,李世民再次震惊世人,不过却是以一种令人不知是惋惜c还是让某些人如释重负的方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