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寒山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就是战场,残酷、血腥,你甚至对鲜血感到麻木;对尸体习以为常。看到了满目萧瑟,才知道这种苍凉。

    生命真的如草芥吗?不!

    第一个创造战争的人,是史的罪人,是天下的罪人。如果人有良知,早该停下这一切。所有人都知道这条公理,可是惨无人道暗无天理的暴烈却还在继续,年复一年。打仗!打仗!打仗!无辜的人唯有叹息,颤栗。好水川一役,宋军惨败,血流成河,死尸堆积如山,多少手足从此……再回不到故乡!血战换来了什么呢?夏军年年征伐,民不聊生。宋家天子,号称天之子,哪管为他丧命的勇士?年年苛捐杂税,徭役不断,只落得民穷国弱,国事一年不如一年。对外征战只有挨打的份。若真是天之子,何以继续着无天理的惨祸?

    惨祸中,百姓是最可怜的,征战在外的士兵则是可怜中的可怜。失去家园的是他们,受外族凌辱的是他们,被迫上战场马革裹尸空葬荒原甚至连姓名都不曾留下的还是他们。战场是一条捆住灵魂的锁链,也是一个埋没灵魂的漩涡,一旦卷入就无法摆脱。

    也许他们都还年轻吧,才刚为人父,就别井离乡地来到这里,不想一去竟成永诀。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把青春、生命、自由、幸福,都jiāo给无情的战场。这是一场绝对不公平的jiāo易。亚何又想到了父亲的死,心头一阵凉。他想问那些地下的人,究竟为何走上这条绝路?为了国家吗?许多人都是这样。可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什么?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诗人的浪漫是这样回答的,更悲惨的现实是生灵涂炭,一无所获。可想寒月下寒风中,别家数年的人思念着千山万水外的妻儿。yù说还休……谁没有家呢?确实是回不去了呀!千百年来,只有诗人才问过这悲哀。

    在这里不该再有高低贵贱了,因为这里是生死的极端。可是非有人要划出个高低贵贱来。他们不承认士兵的付出。这是战场的第二个悲剧。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有一道印记。它告诉别人,这是一个士兵,永远都是一个士兵。原本是为了要防止士兵逃跑,最后却成了耻辱的标记。这样做就把士兵与犯人联系在了一起,也许有人认为士兵与犯人无异吧!他们是士兵。这句话里有多少鄙视?无数人的生命无奈地终结在这耻辱的烙印上。

    两道枷锁困住了士兵。征夫的生命只能在泪水中得以喘息。

    也有敢冲出枷锁的人。狄青将军就是个勇士。他是幸运的,因为有范仲淹的提拔和支持,由小校而至大将。只是光辉显耀的荣誉背后,一路的艰辛只有悄悄埋在心里了。有谁问过吗?在当士兵时,谁会同情他?成了枢密使,谁又不在欣羡的同时攻击他?他一生谦逊,谨言慎行。一辈子以小卒自居。虽然有了大将军的身份,地位显赫时甚至临终时高官眼里,他不过是一小卒。

    战场留给他的只有一身伤痕,他拚上xìng命建功无数换来的一世英名只因武人的身份而散入角落,蒙上了灰尘。这就是武人的结局。武人,可悲的武人!心里装着天下,天下却独独遗忘了他!怎能不让天下豪杰心寒?

    罢黜、贬官,这就是朝廷对他优秀政绩的“恩赐”。令人心寒的“恩赐”!高高在上的皇帝即使要夺你xìng命,你也只能磕头谢恩!“朝廷疑耳!”一句话就将英雄的功绩全盘否定,惺惺作态地为他带上沉重的镣铐。陈州的狄青已非昔日之狄青,终日惶惶不安,只期朝廷回心转意谁让他心里装着辜负他的天下呢?真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狄青将军的死,是一个战士多么惨烈的悲哀!

    还好百姓记住了他。也许比起无数命丧黄泉的战士他还是幸运的。

    士兵身份低微,位不列皇亲国戚,在这世界就只有撞个头破血流!战争之上的一只大手cāo纵一切,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