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师爷(上)(第1/4页)  随波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章师爷(上)

    过了很久,在驿站里实在忍不住的常思雪对戴瑾问道:“戴县尊,不知您为什么在驿站中等待这么久。”

    戴瑾看着常思雪淡然清秀的面庞,对他说道:“我是等我弟弟为我找的师爷啊。他们没来,我就要等着他们。我们说好要在这里等待着。”

    常思雪问道:“可师爷怎么没有和县尊一起来啊。”

    戴瑾说道:“这是我弟弟戴瑜为我请的师爷。”

    常思雪听说戴瑾如此说,便理解了戴瑾为什么要在这里等待。

    知道一些历史的常思雪明白明代虽然是师爷的萌芽和酝酿阶段,但在明代政府文件中尚未提及幕友在政务上的作用,明末小说c戏曲里也没有“师爷”的形象。而师爷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明代尚未兴起,但体形已具。

    而常思雪清楚只有到了清代才是师爷的全盛时代,也是师爷hu一 d一ng的主要时代。而云集于衙门中的绍兴师爷,大致分为六类:一曰“书启师爷”,专替幕主起草各类文字;二曰“刑名师爷”,专管协助幕主审理刑事案件;三曰“钱粮师爷”,专门协同幕主bàn li财政c赋税;四曰“账房师爷”,有的衙门里则由钱粮师爷兼任,专替幕主管理重要账目;五曰“挂号师爷”,主要负责批牍(批答文件);六曰“征比师爷”,负责考核征收田赋。而戴瑾似乎用不了那么多的师爷,因此也就三个师爷了。

    现在戴瑾的师爷即将到来,这让常思雪有些感觉不对劲。不过现在已经是明末了,有师爷的萌芽也是正常,想到这里常思雪就有些释然了。

    据常思雪了解戴瑾,字怀玉,是崇祯元年恩科的二甲进士,而他的弟弟戴瑜就是那次科举的探花。一时间,兄弟双进士的佳话那是闻名遐迩。戴瑾和戴瑜虽然是兄弟,但是脾气性格却大有不同。戴瑜为人性格稳重,做事细致,因此入朝为官之后一直深受崇祯皇帝喜爱。而戴瑾却有些狂放不羁,为人处世也很是果决大胆。而他在考中进士之后就被选入都察院,成为明朝一名光荣的清流言官。

    清流言官在明朝尤其是明末已经成为喷子和键盘侠以及公知们的汇集之处。而戴瑾在成为都察院御史之后那是嘴炮震天,滔滔不绝,而崇祯皇帝也就是被他喷的重点人物。有一次崇祯皇帝实在对这个传说中号称海瑞第二的年青御史气急了,都差一点要杀了戴瑾。若不是戴瑾的弟弟戴瑜hui 了太监紧急入宫求情,说愿意以自己前途换取哥哥性命,说不定戴瑾就真的见了阎王。只是死罪难免,活罪难逃,戴瑾终究还是被崇祯皇帝贬官西北。而在明朝官员中戴瑾被发配到这四处流民的西北地区,觉得戴瑾也和被皇帝弄死差不多的倒霉了。

    虽然都察院御史和渡专县县令都是七品,但是都察院御史是清流中的清流,掌握着明朝中枢舆论大权,自然是清贵无比。而渡专县县令虽然号称百里侯,掌握一县百姓,比起渡专县的百姓们自然是尊贵无比,只是渡专县县令终究是亲民官,这在明朝官员中被认为是浊流,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因此戴瑾如今终究是被贬了。

    但是常思雪却觉得的现在戴瑾被贬官渡专县,也算逃脱了崇祯皇帝的魔掌。只是如今戴瑾实在是太淡定了,一点也没有对于贬官的怨恨或者忧伤,似乎对于贬官没有什么感觉。

    等了一天之后,戴瑾的师爷们随着几辆风尘仆仆的马车终于到了之前戴瑾约定的地点。这让戴瑾很开心。

    很快,这三位师爷身穿直缀,头戴方巾,联袂而至。其中一个叫周景,字回昭。一个叫何明,字补日。最后一个叫赵奕欢,字重愉。那周景身穿浅绯直缀,手持撒金牡丹折扇,腰配羊脂玉坠儿,留着山羊胡,白白胖胖的,看起来很是和气。常思雪知道此人就是戴瑾的钱谷师爷。而那何明身穿半旧浅蓝直缀,面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