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泪光血影地 凄风楚雨魂(第1/7页)  西阳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海出了县衙,先找个客栈暂住下来,思虑今后出路。自己本是一名穷书生,好不容易谋得一份差事,眼下差事丢了,又回到原地,数载光阴如南柯一梦。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今后何为安身立命之业?糊口尚且堪忧,又何以养家?想到不久前自己的山盟海誓,慧中的温柔体贴,此刻却已似镜中花水中月。

    思来想去,老家尚有三亩田地,两处山场,不如先回乡务农,等解决了生计,再另谋他策。只是自己处于这等落魄境地,万不可拖累了慧中,她虽非名门千金,却也算得大家闺秀,怎能嫁与一个泥腿子?四海拿定主意,明日一早,即去白家退了这门亲事。他心知那白敬诚是个义人,断不会因自己丢了饭碗便同意退亲。于是,经过一番思索,他想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第二天上午,四海草草吃了点东西,怀揣一封书信去了白家。

    再说那日四海急匆匆离去,白家人便觉事情不妙,又听街头巷尾谈论知县犯案,想必四海牵连其中,便托人至县衙打探。得知是刑部办的案,白老爷深为忧虑,却也无可奈何,只有静等处置结果。白慧中更是提心吊胆,度日如年,天天翘首盼望。她甚至想过去找那个刘文魁,转念一想,恐怕刘家够不上朝廷的官,找他也无济于事,反倒白白受辱。昨日听闻知县遭贬,四海被削职,慧中虽为四海叫屈,却喜他能全身而退。在她看来,官职丢了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人无恙,就比什么都好。

    今日,慧中料得四海该来了,便早早梳妆打扮,倚于院门外张望。远远地看见四海身影,慧中思想,他此刻必定心中痛苦,我既不宜显得高兴,又不可态度平淡,务要适度热情才好。待到了面前,见四海形容憔悴,面庞消瘦,她却又热情不起来,只是拉着他的双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白敬诚夫妇也迎了出来。白老爷招呼家丁杀鸡烹羊,今天要与四海好好喝一盅。白妻忙着去张罗,白敬诚则一手牵着女儿,一手牵着四海,至客厅叙话。白老爷只字不提四海罢职的事,却嘱他尽快请示母亲,同慧中把婚事办了。

    四海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四海对不住伯父大人。四海此来,却是为退亲的。”

    惊闻此言,敬诚父女刷地一下白了脸。白敬诚稳了稳情绪,轻声劝道:“四海,我知道你遭受冤屈,内心愁苦,然大丈夫能屈能伸,天下这么大,哪里谋不得一席之地?区区典史一职,不做也罢。待你与慧中成了亲,我助你在城中开一家店铺,反强似县衙里伺候人的差事。四海,一切皆应向好的方面看,切莫再说那薄己伤人的话。”

    白老爷一席话,一时说到四海心坎上,他心意动摇,有些举棋不定了。但转念一想,自己为白家,力无曾效过半分,名未能增之一毫,哪有脸面去拖累人家?况以慧中这样的人品家世,若要婚配,达官贵人与名门显富子弟多的是,岂轮到自己这等戴罪贱民来寒碜?

    想至此,索性将心一横道:“四海谢过伯父美意。只是伯父有所不知,四海幼年时,家父曾应下一门娃娃亲,是同乡王老爷之女,后来王老爷举家外出,多年没有音信。谁知就在前一段时日,家母收到王老爷一封书信,说他在福建经商发了大财,目前生意兴隆,正缺少人手,要我前去帮忙料理生意,并与他女儿完婚。”

    白老爷紧皱眉头,半晌方问道:“果有此事?”

    “四海怎敢撒谎?前几日,王老爷书信已由母亲处转至县衙。书信在此,请伯父过目。”四海一边说,一边从包裹里掏出书信递了过去。他并非完全凭空捏造,小时候确曾许过这样一门亲事,只是那王老爷一家于多年前去福建的路上,遇大风大浪翻了船,全家溺亡无一幸免。此封书信,系张四海昨夜在客栈杜撰的。

    白老爷看过信后问:“此事可有回旋余地?”

    “亡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