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碌碌转蓬草 卿卿比翼鸟(第1/13页)  西阳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时,庐阳府各州县历经兵荒马乱与自然灾害,民众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半山县可谓偏安一隅,一枝独秀。这一日,县衙收到暖州文帖,曰庐阳知府郑旅翔将于月底莅临半山县,视察该县赈灾维稳情况,并令半山县就相关事績撰文一篇,待知府大人莅临时面呈。

    眼看月底将近,知县急命张四海起草呈文,并面授机宜,教四海如此这般地拟写。四海受命后,立即收集相关文移和簿册,从中提炼数据资料,并连续两晚挑灯夜战,草拟文书。初稿拟好,先后送主簿与知县审阅,又作了许多修改,方才定稿。写完呈文,又要拟定长官接待方案,安排视察路线并预先踩点。几天忙下来,四海累得脱了一层皮。可是,最忙的应该还在后头。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庐阳知府郑旅翔莅临半山县。此日辰时,半山知县c县丞c主薄c典史等大小官史十余名,至城外官道迎候。将至巳时,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朝这边疾驰而来。半山县众人以为是知府到了,忙躬身揖手立于路边。来人到了近前,却是暖州知州朱谋志,并判官c吏目c各房司吏c衙役,一共二十多人。

    暖州是庐阳府下辖的散州,州下又辖半山c全山二县,以及直属的五个乡。半山离暖州较近,朱谋志一行提前赶到,准备在此迎接知府郑旅翔。那郑旅翔乃新任知府,到任时间不长,与知州朱谋志尚未谋面,今日知州率众前来,一为作陪,二为谒见。

    州c县官员合为一处,共同迎候知府大人。等了整整一个时辰,眼看午时已至,也未见官府人马经过。众官吏正自焦急,见官道上有两骑奔来,骑马之人远远看见有人迎候,便放慢了马速。到了跟前,只见其中一人头戴乌纱,身着绯袍,另外一人着绿袍。这是知府大人么?怎么只带一名随从?知州c判官与知县面面相觑。

    还是朱谋志老练,他向前一步,躬身作揖道:“下官知暖州事朱谋志参见大人。”管他是不是知府,穿红袍的定比我官大。

    “免礼。”那绯袍官员扫视一眼众官吏,皱眉道,“本府此来不过察看民生,知州率这许多人在此迎候,大可不必。”

    判官c知县等官员正欲参拜,那知府又道:“时辰已近正午,先去府馆。”

    到了府馆,杨知县递上那篇关于赈灾维稳的呈文。知府浏览了一遍,将呈文置于案头。

    “从文书上看,半山县减灾有力,维稳有方。然本府最恶繁文,明明三言两语说清的事,硬是洋洋洒洒数千言,看得好不累人。”知府道,“稍后,本府还要亲赴乡里,以感知民情。你等且先回去,只留一名熟悉县情的吏员与我带路,至于去何乡何里,届时我自有安排。”

    “谨遵大人之命,下官立马指派带路之人。大人,现在已是正午,下官已安排伙食,恭请大人前往用餐。”杨知县道。

    “本府已自备干粮,知县无须安排伙食。”知府道。

    “这”杨知县不知该如何回应。

    “就这样定了,诸位请回吧。”知府的语气不容置疑。

    看来,所有的接待方案与视察路线都派不上用场了。这知府倒真是个利落人,张四海心想,若天下官员都似他一样,我们这些当差的可就轻松了。

    当下朱谋志c杨正谋等一干人离开府馆,只留下张四海在一旁应承。只见那知府命随行吏员解开一个布袋,取出几块玉米馍与青菜包子。四海见状,忙去生火,将馍馍与包子加热,又沏来一壶热茶。三人草草吃了一点东西,知府与吏员脱下公服,换上常服,命四海也回去换装。

    待四海换装回来,知府道:“下午半日时间,我们就近看一看。这近处都有哪些里甲?说来听听。”张四海如实禀告,知府随机挑选了两个里,命四海带路前往。其中一里,正是四海准岳丈白敬诚所居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