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冬雪》上(第1/2页)  拾遗杂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眼过去十几天,西安迎来入冬的第一场雪。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海淘了一件物美价廉的羽绒服,压箱底大半年,今天终于派上用场。这种天气去秦岭,陈年辉编辑实在不会挑时间,大家可能忘记了,给我讲过《车祸》的故事,并且经常帮我改稿的就是他。

    陈年辉兴致勃勃开车过来接我,他发掘到一条很能吸引眼球的旧闻,怕被同行抢先刊登,冒着雨雪也非得进山一趟。我俩平时关系比较好,他拉我去,我自然很难拒绝。雪不大,路上开的快而平稳,他当了几年司机,开车的技术非常好。行驶到太白县,随着海拔攀升雪越下越大。此行的目的地是太白县塘口村,地理位置偏僻,在驴友中却久负盛名,是“鳌太线”的入口。

    陈年辉前几天在酒桌上,无意间得知塘口村一位九旬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在太白山上屡次目击“雪人”。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但是民间每次提到雪人,都能获得舆论的普遍关注,人门对于未知的事物,天生就有好奇心。他计划整理老人的口诉内容,做一篇专题报道。

    关于雪人,很多人可能有所耳闻。雪人又被称为大脚野人c夜帝c野人,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藏语称为米贵,翻译过来就是人形怪物。曾经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经常有当地居民和探险队发现其踪迹,例如脚印c毛发c影相资料。但是至今还没有权威机构能讲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在路上陈年辉告诉我,当今社会对于雪人的理解。雪人一般存在于高海拔地带,属于高等灵长目动物,能够直立行走,身高超过2米。具有一定的智能,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

    古人类学普遍认为,雪人可能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故有生物学家将其分类为人科人属,但并非智人人种,与现代人类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从公元前326年起,世间上就开始流传关于雪人的种种传说。

    我们在塘口村打听到老人的住处,把车停在他门口。刚刚下车,我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在后面叫了一声:“苏警官!”

    苏兴权回过头惊讶的摘掉蛤蟆镜朝我走,走到跟前开口问:“林记者,你怎么也在这里?鼻子够灵啊。”

    “我是和同事来采访一位老人,你是不是误会了?难道这边有案子?”我看了一眼陈年辉。

    苏兴权摸摸脑袋,板着脸说:“我是来调查一起失踪案,很可能不是单纯的走失。”

    “您好,我是《奇闻月刊》编辑陈年辉。”他插进来自我介绍,伸出手同苏兴权握手。

    我问苏兴权:“具体是什么情况?”

    “昨天已经结束,有个村民在山里失踪五天,他是本地人,虽然山里地形复杂,但是不至于会无故迷路。还有一个可疑的情况,这段时间村里的家畜丢失不少,小到鸡鸭,大到牛羊。”苏兴权回答。

    “这事刑警也管?”我随口问道,

    “这案子当然不归我管,我在附近办案,顺路过来看看,你们忙,我先回去了。”苏兴权说完准备离开。

    我指了指旁边的农舍:“现在雪大能见度低,这条路车少,吃完午饭一起走,互相有个照应。”

    苏兴权拍掉肩膀上的雪花,没有反对我的提议,三人一起进到屋里。户主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老大爷姓段,是位老红军。段老年纪大了眼花耳聋,口齿不清,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家,精神头还算不错。陈年辉与他沟通十分困难,我也只能干着急帮不上忙。我看看表,上午11点整,按这交流速度得耽搁不少时间。聊了几分钟,从门外进来一位少年,略为腼腆,一脸青涩。

    这位少年叫做段平,是段老的重孙,明年高考,寒假期间在太爷爷家玩。我们说明来意,段平给我们做起翻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