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83.失败投资者都中了同一种毒(第1/3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习一个链接。

    失败投资者都中了同一种毒——频繁交易

    2018-03-10子呱格上私募圈

    作者:子呱

    来源:王雅媛港股圈(id:viba大学生认为,自己比同学更聪明;

    30%的创业者认为,自己成功的概率是100%。

    脑补一下他们狂妄嚣张的脸,“都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自信”。

    过分自信,或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有的毛病。在股市里,过分自信会导致高估信息准确性,更严重者会导致错判,从而频繁交易,越陷越深。

    那长期盯盘、频繁交易,除了会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外,还会引发什么问题呢?这就牵扯到人性的弱点。不间断的盯盘,看着收益忽上忽下,内心难免忐忑不安,看到下跌想逃亡,碰到上涨想止盈。一系列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就这样产生了。

    一、人性弱点剖析

    (1)损失厌恶—盲目斩仓或者加注

    很多人会把风险厌恶当成是损失厌恶,其实这是两码事。

    风险厌恶就是讨厌风险,不接受风险。面对两种预期回报的选择时,风险厌恶者会选择那个风险更小的投资。风险偏好者更喜欢风险,对于有相同预期回报的投资选择,风险偏好者会选择风险更高的投资。

    而损失厌恶是指讨厌亏损,则是一种心态和现象,也是人性的体现,但这往往更容易使人面临更大的损失。

    根据损失厌恶理论,当获利达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时,给人带来的正面价值就相当有限,比如:你用100元投资,开始赚了10元感觉很好,但是赚到50元和赚到60元则感觉差不了多少。

    损失则不同,随着损失金额的扩大,给人带来的负面价值不断上升,并且不像获得收益时那样上升幅度衰减,越亏得多负面价值越大,许多人最终承受不了投资亏损,超过临界点就轻生了事多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更频繁看盘,计算账面上得失,更容易把损失厌恶这心态放大,反映到大部分投资者的行为上,就是当股价上升时,普通投资者更倾向于尽快获利了结,把幸福感最强的10元先“落袋为安”;而当股价下跌时候,普通投资者倾向于持仓观望、“不割肉”,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才离场。

    其实在一项投资上,获利了结及割不割肉应该是跟一只股票的基本因素变动及估值有关,但是过于强烈的损失厌恶就会导致心理因素压过理性分析。

    结果是面对亏损时两种不理性的行为,一是不理性的斩仓,以逃离损失带来的痛苦,二是为求回本的不理性加仓。

    对于第一种人来说,如果你买入的是一个基本面在崩溃的公司,这种行为确实会达到止损的目的,但是如果是牛票的常规回调,你将会错失之后的升幅。

    对于这种人来说,最多是损失了赚大钱的机会,但是第二种人,为求回本的不理性加仓,这是会致命,一旦你加仓的是反无翻身机会的公司,你将会面临totalloss的损失。

    (2)禀赋效应—错误的获利了结

    禀赋效应:形容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他对该物品或资产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没有拥有这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

    与即将获得那些东西而言,人们更加看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因此更愿意将已经获得的收益装入口袋。

    例如:现在有两件东西供你选择,一块400克的瑞士巧克力,以及一只白瓷的咖啡杯,它们的市场价格基本是相同的,你会选哪个呢?我经常听到的回答是:“无所谓”,或者是“随便”。

    那么就让我们假设人们对这两件商品的偏好是一样的吧。这时我把巧克力和咖啡杯分配到你和其他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