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42.中国量子之父(第2/3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一点,我想把它搞明白。”

    朱清时

    从此,潘建伟就开始了与量子“纠缠”的人生。

    获得中科大理论物理硕士之后,他决定出国深造。不过,眼看着其他同学都顺利出国了,潘建伟却迟迟未定,连导师跟方向都没定下来。

    很多人都催促他赶紧选好,他却说:“我是要选准方向,选对导师,不是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

    当时的潘建伟,起初是想要找一位诺奖得主当导师,这样以后的发展肯定没问题了。经过再三斟酌之后,选择了这位诺奖得主的学生,当时还只是一名普通教授的塞林格教授。

    如今成为量子力学世界顶级大师的塞林格教授

    1996年,26岁的潘建伟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一次见到塞林格教授的时候,这位导师就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

    潘建伟“口出狂言”:“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这句话,潘建伟并不是说说而已,此后他的每一步,都是朝着这个目标靠近的。

    1997年,在塞林格的指导下,27岁的他就得以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量子态的隐形传输,这个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后来还被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此时的潘建伟可谓是前途光明,然而,博士毕业后,他却选择回到量子信息研究一片空白的祖国!

    他说:从出国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会在国外呆下去。他一直记得自己当初的梦想,他一直都在思考,中国该如何抓住这次机会,在信息技术领域赶超发达国家。

    怀着满腔热血的潘建伟回国后,悲惨地发现,那时在欧洲发达的量子信息研究,在国内竟是不被承认的伪科学,这导致了他完全申请不了科研经费。

    四处碰壁的他,只能在几间国外大学申请了教职,同时也跟着塞林格教授做着博士后的工作,还是先安心做研究吧。。。

    就在这时,他之前发表的有关“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论文,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与它一同入选的,还有“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重大成果。

    这一消息传到国内,瞬间引起轰动,而他之前提交的科研项目申请也终于获得了批准。

    2001年,潘建伟在中科大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他看着这来之不易的实验室,不由感慨道:

    过去,我们在科研领域常常扮演追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选定、科研项目的设立都先要看看国际上有没有人做过。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

    就这样怀着“在中国做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的初心,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组成了“梦之队”。潘建伟的团队成员均是中国顶尖学家:

    潘建伟、陈宇翱分别于2005年、2013年荣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10项重大突破”,并位列榜首;

    他们还创造了6个“世界首次”:

    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送以及纠缠态交换;

    首次成功实现三、四、五、六、八光子纠缠态,并利用多粒子纠缠态首次成功地实现了ghz定理的实验验证;

    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自由量子态的隐形传送;

    首次实现纠缠态纯化以及量子中继器的成功实验;

    首次取得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

    首次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