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42.中国量子之父(第1/3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习一个链接。

    【关注】《自然》2017年度十大人物揭晓: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上榜

    2017-12-20光明日报

    12月19日,国际我是做量子物理的。

    然后她进一步问我,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用英文就像时空穿越里面的东西。

    本来以为这段对话会就此结束,没想到,这位老太太继续说:“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

    这让潘建伟非常感动,一个80岁的老太太,竟然也对科学保持着这样一种原始兴趣的初心。

    不过当时,潘建伟觉得这只是个例外,直到过了几年之后,他在海德堡大学做了切除息肉的手术。做完手术,潘建伟醒来之后很痛苦,正好一个护士站在床前。

    她说:潘教授,你是不是就是研究跟时空穿越类似的东西啊?我说是啊。她说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但因为我当时鼻子里面插着两个管子,非常痛苦。我说现在我讲不了,我将来送给你点资料吧。

    在欧洲,一个护士会对科学感兴趣,一个乡村老太太也感兴趣,而在中国,潘建伟认为:“如果大家对科学没有这种原始的冲动,没有兴趣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创新的国家。”

    因此,回国之后,潘建伟进行科普演讲时,都尽量用最生动浅显的方法讲量子力学的知识,比如量子叠加态:

    比如我要从德国柏林飞到中国北京,飞机有两种飞行路线,一条是柏林--中转莫斯科--到北京,另一条是柏林--中转新加坡--到北京。

    如果我在飞机上睡着了,那么我不知道飞机到底是从莫斯科中转还是在新加坡中转,这时,用量子力学看的话,就是我现在同时在莫斯科和新加坡,也就是量子的叠加态。

    而当我睁开眼睛看的时候,我才知道到底是从莫斯科中转还是从新加坡中转。

    事实上,潘建伟也经历过迷茫时期,曾一度因想不明白量子叠加态,导致课都听不下去,考试还差点不及格。

    1970年,潘建伟出生在浙江东阳农村,从小就十分顽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父母也不怎么管他,“任其发展”。

    结果到了初中,搬到县城之后,才发现,来自农村的他跟城里的孩子差了一大截,语文基础差就算了,英语根本没学过。

    “初中后才第一次写作文,结果班主任老师只给了40分,当时我是班长,觉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把英语学好,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进步非常快。”

    正是因为他的不服输、不放弃,后来终于顺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

    然而,在中科大,潘建伟仍然是不太起眼的那个,当时他的班上就有7个高考状元,每个同学都是人中龙凤啊。

    潘建伟想着:反正分数是拼不过别人的了,我还是去“玩”我自己的吧。

    然后,他就沉迷研究物理去了,那时,他的偶像就是爱因斯坦,他说:“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

    都说,过分沉迷一种东西会导致“疯癫”,潘建伟大概那时就体会到了。

    有段时间,他对量子叠加态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天想着“为什么会有量子叠加态呢?”,茶饭不思,甚至上课都不想听了。于是,期中考试的时候差点不及格。

    不过,潘建伟表示还是不能放弃,当时他就对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可能还搞不清楚,所以我就想活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