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回 春色满园关不住(第1/3页)  大清棋情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c随园主人c随园老人,清代诗人c散文家c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十三岁时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著有《随园记》和《随园诗话》及补遗等。据《随园记》记载:“金陵至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有说:“余买小仓山废园,旧为康熙间织造隋公之轩园,故仍其姓,易“隋”为“随”。取其‘随之时主然而矣哉’之意,居四十余年矣”



    



    据说,《红楼梦》的大观园即为随园所想。随园主人袁枚便常居于此。



    



    乾隆十六年,随园小具规模。范昭此时红遍江南,袁枚听说范昭来访,喜出望外,亲自迎出门外。范昭说明来意后,袁枚面有难色,道:“实不相瞒,西屏先生确实在敝处落脚。只是,袁某已允诺西屏先生,不向任何人提及此事。此事难哪。”齐惜文泣道:“贱身仰慕青琳居士高洁,不敢比。贱身只有一愿问我家相公,贱身哪里没有做好?望先生成全。”袁枚见齐惜文提及三妹袁机,伤心起来,神情一黯,道:“范夫人如此说,袁枚岂能再行推诿。西屏先生住在西轩。这些日子,西屏先生的饮食起居,由袁某的女学生卢元素照顾。淑兰,你领范夫人去见西屏先生。”



    



    南京陈淑兰c江都卢元素,都是袁枚的女学生。



    



    范昭不知袁机之事,猜想不会是好事,遂转过话题,问:“先生建此随园,用度几何?”袁枚道:“购置田地用去三百两银,建设园子用了三千两银。”“这么便宜啊!”范昭咋舌不已。袁枚一脸愁容,道:“为了建这个园子,花光了袁某的所有积蓄。”范昭微微一笑,道:“小生有五条妙计,可以帮助先生赚大钱。”袁枚大喜,拱手道:“袁某早就听说江阴范家经商有道,望孝廉公不吝赐教。”



    



    范昭道:“其一,可将随园田地c山林c池塘租与就近农户,坐收地租,且粮食c蔬菜c瓜果c树木无忧也;其二,先生文笔上佳,可成就一代骚文雄主,声望日隆,自有豪富巨贾前来请先生写传作志,酬金必定丰厚;其三,先生诗文刊印成书,迎合大众附庸风雅,必成畅销读本,可赚一大笔银子。其四,先生开课授徒,多招才貌俱佳的男女学生,可引来富家子弟趋之若鹜,亦省去不少丫环开销。其五,邀请当世达官贵族名人赏玩随园,品尝随园美食,留下达官贵族名人的墨宝予以收藏,则获利多多。”



    



    袁枚大喜,连声称谢,道:“孝廉公之言,如醒醐灌顶,令袁某茅塞顿开,实‘于我心有戚戚焉’。再有一年,袁某守完父孝,就可以出任为官了。听孝廉公一说,袁某倒不想出仕了。”范昭哈哈一笑,道:“先生出仕,再辞官不作,岂不更加彰显先生高洁?”袁枚频频点头,一竖大拇指,道:“高,真高,实在是高。”



    



    据说,袁枚去世时,留有现银2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