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何为美学(第1/6页)  电影求索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代主义在一股强烈的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中,“莫名其妙”地发展起来,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后现代主义则指向了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否定,此时艺术家所做的并非延续现代主义的自我证明c价值体现等行为,而是选择消解,无限地消解和淡化这些勃发行为的功能,将世界变成一个无原则c无中心c无意义的场域。

    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最热衷的事情。

    当尼采“上帝死了”走向福柯“人死了”的境地,当荒谬c孤独c厌恶c死亡等关键词充斥艺术创作观念的时候,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中抽离,逐渐走向与大众更为紧密的普泛化和大众化。

    艺术可以打破对整体性的迷信,表达更加感性和含混不清的创意,内核却指向更加犀利地审视。

    后现代主义经历从结构到解构的演变,在当下也延伸出更多新的阐释。

    1从结构到解构。

    后现代主义时代被称为“空虚年代”,两种对立的研究浮出水面:对人的消解以及对人的圣化,其中消解的部分是结构主义情有独钟的产物。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涌现的取代存在主义的思潮,也是对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抗争与回应。

    它摒弃学院主义的权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仇恨,一定程度的对传统西方文化的排斥”,其中,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首先,以拉康为代表的结构精神分析学。

    拉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受达达主义c黑格尔思想等观念,又从处于结构主义核心的“无意识”概念中受益匪浅,他强调“不是去他者,而是他者的”,客观性可见一斑。

    同时,他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的解读,使得精神分析再入观者视野。

    在这种哲学氛围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呈现出某种看似无意义c无中心c无原则,却与人们内心更加贴近的形态。

    其次,以索绪尔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学,以及由此发展的符号学。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所指是概念。

    苏珊·朗格从情感的角度,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解构主义的理论,“符号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福柯则用“疯癫”的解读,力图解构和反抗相待政治表现出来的权力中心化趋势。

    这里的“解构”,顾名思义,是对结构的拆解重组,也可以说是二度结构层面。

    解构主义出现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c后现代主义遭到厌恶的时期。

    此时的后现代思想极力避免成为主流的美学思想,对于主流的解构工作成为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制造出的不确定感和支离破碎成为艺术创作的推进器。

    女性主义c后殖民主义等相继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思维灵感,为观者解读创作者意图提供较为合理和准确的支撑。

    后现代从结构到解构的观念发展对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当艺术从作品转化为可被解读的文本和符号的时候,创作从思维到实践再到呈现的过程,每个部分都可以被直接解读,并引申为更广泛的间接解读。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才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2后现代观念的延伸。

    后现代主义时期,与科学技术c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克林普称当时的艺术是“你必须在场”的艺术,这是艺术走向呈现性场域和制造互动体验的结果。

    第一,提供新的语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