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艺术的思想、方法与流派(第3/4页)  电影求索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义。

    作为创作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创作技法,主义指更为具体的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c表现主义c达达主义c超现实主义等与技法和风格息息相关的内容。

    与创作方法相关的主义与流派息息相关,但不同的是,主义的打破和建立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和传播力度,而流派的改变似乎只是艺术家自身的呐喊而已。

    在诸多主义之中,最为复杂的当属现代主义及其引申出的诸多关联词语。

    现代主义也被称为现代派,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歧,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派艺术共同指向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西方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出现的艺术形态,呈现出较为纠葛的特征。

    首先,它们虽然与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却没有显而易见的本民族文化指征。

    其次,按照格林伯格的说法,现代主义的本质是用一个学科的独特方法来批判学科自身,目的并非颠覆自己,而是更明确和牢固其专门领域。

    批判的对象只能在已经确立的时代和艺术创作话语内产生。

    现代派很可能是过渡c短暂c偶然的现象,波德莱尔更进一步指出,“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永恒和不变”。

    现代性是描述现代的状态。

    现代性预示着持续的进步和不可逆转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时间划分是明确的,即20世纪中叶至今。

    理解“后”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削弱居于优势地位的权威性,制造新的立场c新的语境。

    方法的对象则是艺术本体,无论是作为理论的方法还是作为创作实践的技法,都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梳理,对散发的艺术思维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较明确的聚类倾向,这也是艺术方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理解方法?

    1作为技法的基本方法。

    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方法可拆解为思维方式和创作法则的产物。

    最伟大的艺术力量要得到恰如其分的显示,就需要有与艺术力量相当的第一流的技巧。

    一方面,缺失纯粹的c基础的技法,会导致艺术性无法实现,所作呈现也无法称之为作品。

    另一方面,过于强调技法和方法的规则,很可能导致匠人的批量生产。

    作为艺术创作的方法原理性的问题指向了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方法,并结合思想c主义等内容,完成具有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

    2与媒介相关的创作方法。

    从艺术创作媒介来看,方法与作品不同的媒介属性息息相关,艺术作品涉及在艺术中如何去构建视觉甚至视听媒介的方法,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创作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媒介存在与传播的特点。

    艺术家运用方法对观者进行心理刺激,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媒介带来的多维思考,都表明了艺术家在方法问题上想要实现的目标:呈现有技术c有价值的艺术品,用某种方法向观众说话,方法终将成为方法论。

    关于方法的原理,实际上也指向了两个层面:理论与实践,这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流派是思想的再现,是主义的表达,是方法的外延,也是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艺术作品聚类风格的体现。

    艺术史流派与主义有更为紧密的关联,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流派与主义的同构。

    印象派等同于印象主义,立体派等同于立体主义等。

    第二,流派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从时代划分和时间上来看,流派会氛围诸多的主义,如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包括未来主义c表现主义c超现实主义等。

    第三,流派与主义的区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