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艺术的思想、方法与流派(第2/4页)  电影求索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作为美学与哲学的思想。

    苏联理论家库列科娃说:“直觉主义c弗洛伊德主义和存在主义是支撑现代西方‘上流’艺术结构的三大‘台柱’,从西方的艺术流派中,都可以看到哲学与美学的影响力。”

    就艺术学研究来说,我们在认识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意识形态c文化c宗教等惯常思维形态,更要注重艺术家作品里不断再现和阐释的思想,这些看似重复的表达是构成艺术家创作思维的根本。

    更进一步说,美学与哲学将历史中的艺术作品赋予理论化的解读,而它们本身就是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哲学家对艺术的兴趣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艺术有着深切感受里的尼采,是以艺术为出发点进入哲学的问题圈的,康德,看起来对艺术完全没有感觉,却以艺术结束了他的圆圈”。

    4作为艺术的思想。

    思想是艺术的核心内容,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迸发和创作思维的展示。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有思想c有内涵c有意义的。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思想的表达呈现出两种形态。

    首先是更为主动的形态。

    受众能从作品中感知到的情绪多少似乎是由艺术家控制的。

    “艺术是纯粹的想象性存在,仅真实地存在于艺术家的想象中。这些表现形式仅仅是艺术家用来让他人感受艺术,或者说,让艺术进入体验着的想象的工具而已。交流是艺术品附带的c非决定性的特征。情感对艺术创作极其重要。”

    我们可以在更多看似无法直观解释的作品中,用这种想象性的思想进行解读,,实际上这些感受都是艺术家带来的。

    其次是更为被动的状态。

    艺术创作的主观性不言而喻,但很可能带来相反的局面,这在电影中较为常见。

    艺术家创作思想的表达充满了挑战与刺激。或成或败,虽然不完全由观者决定,但至少艺术作品成为其思想外化的最直接产物

    单纯的褒奖或批判都是浅层的评判,具体到历史c人文c美学与哲学等层面,结合创作思维和灵感的迸发快感,才能散发出艺术本质和艺术思想的魅力。

    与思想相比,“主义”二字较为抽象,它具有完整的体系,是思想更为具体化和科学化的逻辑产物,也是艺术创作风格族群式聚类的表现。

    如何理解主义?

    1作为历史阶段的主义。

    回望历史,主义的概念涵盖文化c艺术c宗教等领域,虽然多样化的呈现会带来多样化的解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自身承载以及它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念始终贯穿其中。

    主义之于历史阶段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主义是对之前的历史和艺术的解读和发展,以图像等艺术作品作为依据。

    第二,具有当时性和现实意义,艺术家在创作中自觉形成为后世所传承的历史,包括艺术理论研究c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鉴赏等诸多方面。

    第三,艺术家潜意识中具有对未来的预知能力。

    2作为艺术观念的主义。

    主义之于观念,呈现出具体化的指征。

    就艺术观念而言,艺术家在不同时代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创作思维,但由于艺术家更为敏感和幻想的思维模式,这种适应往往要比大众要超前一些。

    正因为艺术家疯子般的思维模式,才导致艺术观念的不断进步与演变,这也是艺术家大胆尝试的结果。

    每一种主义都像是在对前一种主义的质疑和挑战,在这些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作为大众的我们,似乎看不到,或者更明确的说,是不在意孰是孰非,最终都将默默接受。

    3作为创作方法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