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香车宝马下(第1/2页)  穿越战国之楚人东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芈横

    清明上河图上的牛拉四轮车,似乎没有专门的转向装置。即使从幸存至今的中国古代的四轮车文物上看,也确实没有专门的转向装置。而被复原的带有转向装置和减震装置的罗马四轮车,前面两个轮子的共用轴的中部有一个与底盘相连的枢纽装置,这两个轮子的共用轴能够绕这个中部枢纽做大角度转动,这样,四轮车就可以较方便地转弯了。这个四轮车的结构类似于qi chē的四轮拖挂结构。

    四轮车转向装置可能来源于公元前的凯尔特人,罗马人加以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得马车的性能大为提高。到公元200年时,坚固的罗马四轮运输车在大道上隆隆驶过,马拉邮车和客车在中途停车更换马匹,继续前进,每24小时可行驶160千米。

    行驶缓慢的牛车,在古时候那种道路上,其颠簸程度还能被承受。如果换成几匹用快马拉的马车,其颠簸程度就难以想象了,飞奔的马车,人是坐不住的,也许只能站在马车上来缓解颠簸程度。四轮马车的出现让减震成为可能,虽然那时还没有弹簧,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设置牛皮拽拉模式来减震,这是罗马人的一个创新技术。

    从复原的罗马四轮马车局部图可以看出,车厢处于悬挂状态,这可以明显减轻水平晃动的力度,牛皮也具有一定的弹性,竖直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这让四轮马车具有了一定的舒适性。配上罗马帝国修建的40万千米的道路系统,其中8万千米由石头铺成。沿着公路,罗马人还修建了最早的驿站系统,ti g一ng食宿和马车雇佣fu u。这些驿站不仅fu u于军政,也对普通旅客开放。这些措施带来了罗马四轮马车的繁荣。

    随着钢材应用的增加,促使弹簧诞生,这带来了马车减震的一次革命,两轮马车也可以方便减震了。

    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和减震设施虽然由来已久,东c西方存在广泛的交流,但遗憾的是,这种技术依然在较晚的时候才来到东方。

    给马掌钉上蹄铁,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得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让马匹拥有了更强大的奔跑能力,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它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中就很常见了。

    马蹄铁虽起源于西方,但很快传播到了东方,这与四轮马车的情况明显不一样。马蹄铁的出现自然明显促进了马车的繁荣,其对骑兵部队的能力提高也很大,这自然是影响深远的事情,蒙古帝国的崛起就与此有关。

    在罗马时代,奇特的“马凉鞋”也很常见。它是一种光滑的铁盘,在每端弯成环。显然它是系在马蹄上,无疑是用于保护马蹄的。少数“马凉鞋”带有尖钉,能帮助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应用于鹅卵石路面或其他泥泞坎坷的地面。

    两轮马车由于通过车辕与马匹紧密接触,可以依靠马匹刹车。四轮马车的马匹只是起着牵引的作用,刹车设施自然必不可少。轮圈上的刹车,可以用脚踩刹车,这保障了四轮马车的安全性。

    在欧洲古代挽具中,胸带和肚带在马肩隆的马轭上相交。对于马来说,如果胸带在颈项上向后拉动,就不可避免地会滑向咽喉。当马用力拉车时,胸带会在马的气管部位产生令马窒息的压力。从12世纪开始,现代形式的牵引挽具已在欧洲普及。在有效利用畜力c增大运输能力的同时,这种挽具还促进了用乘坐更舒适c载重量更大的车辆进行快速的长途旅行。

    东方在牵引挽具的改进方面要明显比西方早,比如中国就较早解决了这个问题。

    马奔跑时,头是向前的,带马勒的嚼子可使马头向上而使其停步。至少两根缰绳与一个马鞭是必不可少的。

    四轮马车随着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而趋向衰落,这可能与之后国家疆域的较小有关,但主要是道路年久失修所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