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1/5页)  私募基金经理的价值投资之道:白话投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的资产损失一空。

    猜猜看谁是尼德霍夫的投资者?没错,信不信由你,33亿美元的圣迭戈公共雇员退休基金赫然在目。

    模糊概念数字化

    2006-12-15

    财富10大级别

    总财富(英镑)级别

    100万~200万穷得富裕(The comfortable poor)

    200万~500万小康水平(The comfortably off)

    500万~1 500万宽裕有钱(The comfortably wealthy)

    1 500万~4 000万较有钱的富豪(The lesser rich)

    4 000万~7 500万宽裕的富豪(The comfortably rich)

    7 500万~1万富豪(The rich)

    1亿~2亿认真有钱的富豪(The seriously rich)

    2亿~4亿真真正正的富豪(The truly rich)

    4亿~99亿很有钱的富豪(The filthy rich)

    99亿以上超级富豪(The super rich)

    穷富是相对的,但也有绝对标准,这个表中的数字是英国人的标准。

    高,低;便宜,昂贵;大盘,小盘;好,坏;我们生活在一个模糊的世界中。

    如何将模糊概念数字化,看看上表的内容就知道了。

    投资分析是做相反的事。财务报表列举的数字相当于上图的左栏,我们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相当于上图的右栏,如此而已。

    自信的力量上市公司调研没用

    2006-11-12

    如果我们自信,上市公司调研就真的没用了

    不是标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来看看事实,看看顶尖投资人物是如何投资的(我是以财富来论英雄的):

    金字塔顶端:巴菲特基本不调研,没有雇一个分析师,只研究公开信息、报表加复利表;(财富:460亿美元,并非准确数,下同)

    第二层次:曾为日本首富的系山英太郎从不调研,只投资日本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财富:40亿美元)

    第三层次:芒格(巴菲特的合作人)研究创造了投资格栅理论(“格栅”是一个比喻,原指人们用来装饰篱笆、在院子里搭凉棚、用作攀援植物的支架。后来研究者把格栅想象成一组思维模式的支撑框架,意指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芒格最令人振聋发聩的见解就是关于“投资与处世能力、投资与思维模式格栅”的论述。主要有:1挑选股票是处世艺术的一个分支,要将投资视为处世能力的一部分来理解;2用宽广的视角就会发现每一学科都相互jiāo叉,并在其中各自得到加强;3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取得最佳投资回报最有效的方法,理解越多、越深,会使我们成为更聪明的投资者;4真正和永远的成功属于那些先是努力建立思维模式格栅,而后学着以善于联系、多学科并用的方式思考的人们编者注),相信投资是艺术胜过经济,基本不调研;(财富:20亿美元)

    第四层次:彼得林奇自己亲自调研,雇佣许多分析师,十多年后见好就收;(财富:不详)

    其实,自信的顶级投资人物充分相信自己对投资目标的判断!他们不需要用投资拐棍(我对调研的一个比喻)来帮助并不乏力的自己!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从茫茫信息海洋里辨别真伪!

    ☆、为什么“越不繁越不凡”(10)

    如果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