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可怜人?(求支持,求月票)(第3/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菩萨保佑你们全家……”

    女孩施舍的个举动立即惊动了周围的乞丐,哄得一声,那些乞丐全都围了过来。各色各样的破碗都举了过来,嘴里头都在那里念叨着菩提保佑,念叨着善人。

    而坐在那的赵国宾只是留神看着,他看到女孩面露难色,似乎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好一阵子才从桶里拿出土豆来,每人给一个,既便是如此,也不够人分的。分到的固然在那里感激着,而没分到的则骂骂咧咧的说着难听的话语,被人骂了的女孩不言声的提着空桶又回了家。

    看着那些骂骂咧咧的乞丐,赵国宾的眉头一拧,心底便是一阵不快。这两年,这种从江北传出来的土豆,因为从种到收只需要60来天,若是施足了肥,一亩地产个二千多斤,实属再平常不过,所以在大江南北种的百姓越来越多,如果这些乞丐,那怕是只租上一亩官田,种上一亩土豆,即便是施肥不足,也能收个千多斤,又岂会像现在这样,在这里忍饥挨饿?

    都是惯出来的!

    赵国宾的眉宇间闪动着一丝怒容,瞧着那些乞丐的时候,脸色变得的也越发的难看。

    “固然可怜,但更为可恨!”

    听着那些没有得到施舍的乞丐们的骂声,赵国宾在心里暗自这般寻思着,那眉头越来越紧,一旁的家仆瞧见了,便轻声劝道。

    “大爷,您不是不知道,这承平的时候,这乞丐,又有几个是真正遇着难了?你瞧吧,越是这太平盛世,这乞丐就越多。”

    年过五十年家仆显然比赵国宾见识多些,见大爷满脸的不快,自然要劝说一番。

    “越是这太平盛世,这乞丐就越多?”

    赵国宾先是一阵诧异,随后像想通似的说道。

    “是不是因为家家都有粮食,所以,他们才愿意施舍?既然有人愿意施舍,那自然有懒汉闲人愿意厚着脸皮吃这口饭?”

    “大爷,太平盛世的,但凡是个良善人家出来的,不是碰着了灾,谁会出门要饭?就拿报纸上说的,陕西的难民,他们都到不了开封,在洛阳的地界上,这边刚安定下来,那边就租官田了,又有谁愿意当乞丐?”

    家仆的话,让赵国宾略微点下头,虽然他没怎么接触过乞丐,可最起码这个道理不假,不着碰着难处,没有谁愿当乞丐,可现如今又有什么难处能把他们逼到这地步?

    即便是身无分文从陕西逃来的难民,他们租用官田,官府不但给粮、给种,甚至还给农具牛马。当然,最后,这些都需要他们偿还,可却也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对难民如此,对寻常百姓同样也是如此,掌握大量官田的地方官府,希望把土地租出去,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远超过田赋的地租。

    这些人为什么不租?

    不仅仅是因为太懒,同样也因为……想到先前那个女孩,想到那些乞丐言道着的言不由衷的“善人”的言语,赵国宾似乎知道了,为何即便是在这个小集上,也会有十几个乞丐。

    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善人太多!

    太平年月,谁家里都不差那么几口饭,他们乐意通过这种方式去换取别人的“祝福”。

    如果有那个闲钱,为什么不在“圣庙”里捐出去,然后用作“养济院”、“漏泽园”还有“惠民药局”?“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的寡孤的福利院,至于“漏泽园”就是公墓,免费埋葬过世死者,而惠民药局,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都是沿袭明朝的旧制。

    如果他们有心的行善,为何不在那里行善,偏偏去救济这些懒人闲汉?因为养济院只养老弱寡孤,不闻贤汉,因为他们想要换一声“善人”。而最可恨的还是这些乞丐,他们利用的正是他人的善心,他们所图的就是不劳而获,甚至……想到曾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