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己的思想与听众沟通时,要使用许多发声组织和身体的各部分,我们会耸肩、挥动手臂,皱起眉头,增大音量,改变高低调门和音调,并依场合与题材说得快或慢。

    不过最好要记得,这些都是效果而非原因。所谓音调的转变调节,其实直接受我们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影响。这就是在听众之前讲话时,为什么一定要用我们了解并有热烈兴趣的题目的缘故,同时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热切地与听众共论自己讲题的缘故。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都会失去幼时的纯真和自然,我们不知不觉地落入固定的声音沟通的模式中。我们说话愈来愈无生气,也愈来愈不用手势,我们更不抑扬顿挫地提高或放低声音。简而言之,我们已失去真正jiāo谈里的鲜活和自然。

    也许我们养成了说话太快太慢的习惯。同时我们的用词,若不小心注意,便会散乱疏忽。卡耐基一再告诉人们要表现自然,也许你会误以为可以宽恕拙劣的遣词造句,或单调无聊的表达方式,只要能够自然即行。其实不然,卡耐基要求人们讲话自然,是要人们把自己的意念完整地用全副精神表达出来。从另一个方面说,一个好的演说家绝不肯认为自己再无法增广词汇,无法丰富意象和措辞,无法变化表达的形式增强表达的效力。这些都是有志于精益求精的人所应当追求的。

    你最好能够评价一下自己的音量及音调的变化和速度,这可以利用录音机。另外,也可以请朋友评量一下。若是能获得专家指点更好。不过可要记住,这些都是把听众除外的练习。一旦站在听众之前,就要将自己投注于讲演中,集中全身心对听众造成心理和感情的冲力。

    卡耐基认为,演讲要自然大方,这样才能把意念表达得更为清楚,更为生动。否则,象木头那般僵硬,象机器人那般呆板,怎能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呢?

    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只对重要的字加强语气,对其他的字则匆匆跳过去,对整个句子也是这么处理,好让一些重要的字突出来。这是很有用的。注意听一听,你可以发现,你四周的人谈话都是这个样子。你自己以前可能也这样子说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样,以后也会上百次地说。

    如何强制语气,并没有一定的规定,须视情况而定。你这样强调,也可能另一位演说家则是那样强调。

    在一个人的个xìng中,也许没有比坚定的决心更重要的了。

    一个小男孩若想将来成为一名伟大的人物,或是打算日后出人头地,他必须下定决心,不仅要克服成百上千的障碍,还要在历经千百次挫折与失败之后,仍坚信必胜无疑。

    我们在与人jiāo谈时,声音从高到低,然后又回头高高低低地重复下去,一直不停息,象大海的表面那般起伏不定。为什么?也没有人去关心。但这种方式令人感觉愉快,而且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我们不必去学习,就会这样作。我们在孩提时代就会这样起伏地说话,而不必去追求,就不知不觉学会了,但若是要我们站起来面对听众,我们的声音就会变行枯燥、平淡而且单调,就如同沙漠一般。你若发现自己正以一种单调的声音发言时,不妨停下来一会儿,对自己说:

    “我现在说话的样子就象木头人。向听众说些自然的话吧,要有人情味,要自然一点。”

    对自己说这些话是否有帮助呢?可能有一点,稍微停顿一下,对你有帮助,你必须多加练习,以研究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你可以将自己选择出来的任何句子或单词突出地表现出来,在说到它们时突然提高或降低声调,直到满意为止。著名的演说家奥利佛?罗吉爵士、布里安及美国总统罗斯福等人就经常这样作。著名的演说家都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演说中一条千古不变的法则。

    小孩子说话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