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1/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的欣赏,因为完全倾注于他们所要说的事情。

    据此,卡耐基认为,学习当众说话有三个法则,这三个法则是人人必须掌握的。

    法则之一,说自己的经验或研究的事。那些男女们自身活生生的故事,使得那个电视节目如此有趣,这是因为,他们在谈自己的亲身经验,他们谈的是自己知道的事。

    若干年前,卡耐基训练班的教师们在芝加哥开会。会中,一位学员这样开头:“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是人类字典中最伟大的思想,没有自由,生命便无存活的价值。试想,我们的行动自由若是处处受制,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存?”

    他就只说到这儿,他的老师便明智地请他停止,并问他何以相信自己所言。老师问他,是否有什么证明或亲身遭遇可以证明他方才所说的。于是他告诉了大家一个撼人心弦的故事。

    他曾是一名法国的地下斗士。他叙说他与家人在纳粹统治下遭受的屈辱。他以鲜明、生动的辞语,描叙自己和家人如何逃过秘密警察而于最后来到美国。他这样结束:“今天,我走下密西根街来到这家饭店,我能随意地自由来去。我经过一位警察的身边,他也并不注意我,我走进饭店去,也毋需出示身份证,等会议结束后,我可依照自己的选择,前往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请相信,自由是值得奋斗的。”他获得了全场起立的热烈鼓掌。

    诉说生命启示的演说者,绝不会吸引不到听众。但是,这个观点很不容易让演说者接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个人经验会太琐碎,太受局限。他们宁愿激昂地扯些一般xìng的概念及哲学理论,可悲的是,那里空气稀薄,凡夫俗子无法呼吸,我们渴望新闻,他们却给我们社论。我们不反对听社论,但是应由有这项权利的人来说,这就是报纸的编辑或发行者。因而,重点在这里:谈说生命对你的启示,人们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听众。

    据说,爱默生常喜欢倾听人们说话,不论对方身份多么卑微,因为他觉得自己从任何人身上都可学到东西。坦白地说,在一个讲演者叙述生命给他的教导时,不管教训是多琐细和微不足道,人们都不会感觉枯燥乏味。

    在卡耐基训练班里,有一次一位叫杰克逊的先生要发表演讲,此前他在报摊上买一份《弗贝杂志》。在前往上课所在的联邦预备银行的地下火车上,他开始读一篇题为《十年成功秘诀》的文章。他读它,倒不是因为对它特别感兴趣,而是他必须看点东西末填补他的时间空档。

    一小时后,他站起身,准备就这篇文章的内容说得逸趣横飞,叫人点头。结果,他还没有消化,还未将“想要说”的东西吸收。他摸索着要宣泄,而其中并无内涵,自己的整个仪态和音调明显地显露了这一点,怎能期望听众比他自己更感动呢?他不断地提到那篇文章,说作者如何如何这般说,他的演说里,《弗贝杂志》让我们吃得饱肚,遗憾的是杰克逊先生的东西却太少。

    他讲演完毕。老师说:“杰克逊先生,我们对写那篇文章的那位不知是何方神圣的作者并不感兴趣,他不在这儿,我们也见不着他。可是,我们却对你及你的意见有兴趣。告诉我们,你个人想的是什么,不要谈别人说的是什么。把更多的杰克逊先生放在演说里,下星期请再说同样的题目好吗?把这篇文章再读一遍,问问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论点。你如果不同意他,告诉我们为什么。使这篇文章成为一个起点,从此而展开你自己的讲演。”

    杰克逊先生把这篇文章重读以后,认为自己一点也不同意里面的观点。他从记忆里搜索例证来证明自己不同意的观点;他以自己身为银行主管的经验,来详尽地推演、扩展自己的意念。到第二个星期他所做的讲演中,就充满了根据他自身背景所得的信念。那一场讲演他给了班上同学强烈的冲击,非常成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