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1/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一些是非问句的回答,还可以采用反答法。本应答“是”、“有”,却从“不是”、“没有”方面回答;本应答“不是”、“没有”,却从“有”、“是”方面回答。如:

    问:“你和妻子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答:“我俩都是同一天结婚。”

    旅行家:“请问,从前有什么大人物出生在这座城市吗?”

    导游:“没有。只有婴儿。”

    第一个例子本应答“没有”,却从“有”的方面寻找一个话题。后者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也是一种答非所问的战术。

    3.巧借前提法

    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问话,在回答时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仿照和借用问话中的情态和词语,演变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应答,是应付问话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1972年5月,在维也纳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克兰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问题:“届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协定呢?”基辛格停了一会儿,一字一板地答道:“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会场顿时哄堂大笑。

    基辛格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问话,仿照问话的词句和情态,用幽默风趣的话语与记者周旋。这种方法,很值得借鉴。

    4.言此意彼法

    言此意彼,也就是所谓的“双关”。众所周知,利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回答,具有含蓄、幽默与讽刺的功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纪晓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辩才,曾当过朝廷的侍郎。大臣和是个jiān臣,曾当过尚书,对纪晓岚的才能十分嫉妒。有一天,纪晓岚和和一起到公园散步。这时,有条狗从他俩身边跑过。和指着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他想利用谐音双关骂纪晓岚。纪晓岚十分机敏,马上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弄得和“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却被纪晓岚也用谐音双关语戏弄一番。

    还有一个故事,其回答的方法也是运用谐音双关。

    古时候西域献来狮子,蓄于御苑,每日供羊ròu一十五斤。有个员外郎叫石中立,随同僚一同前往观看。有个同僚问:“这个野畜还给这么多羊ròu。吾辈当官的,每日才不过几斤,难道吾辈不如牲畜吗?”石中立说:“你难道连这都分不开?那是苑中狮,吾辈是园外狼(员外郎的谐音),怎么可相提并论?”同样是发牢骚,石中立运用谐音双关,其回答幽默含蓄,要比他同僚发的牢骚高明得多。

    5.否定前提法

    对于对方的问话,有时我们不赞成。特别是当对方带有一种不友好的态度问话时,我们需要做出否定的回答。否定回答主要否定对方问话的前提,其中包括观点、态度和倾向。

    黑格尔《哲学演讲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诡辩家问梅尔德谟:“你是否停止打你父亲了?”这位诡辩家想使他陷入困境,不管他答“是”,还是“否”,都会掉进“语言的陷阱”。如果答“是”那就说明他曾打过他父亲;如果答“没”,那就是他还在打父亲。梅尔德谟很聪明,他答道:“我从来没有打过他。”

    这个回答完全否定了问话中前提的含义,致使诡辩家嘲笑梅尔德谟的yīn谋未能得逞。

    6.颠倒语序法

    在回答对方发问时,如果将对方的语序略微颠倒一下,就能够成为一个与原来问句的意义截然相反的回答句式。

    曾有一个神父问两个牧师:“你们做祷告时抽烟吗?”其中一个答道:“我做祷告时抽烟。”结果遭到一顿痛斥。另一个答道:“不,我抽烟时做祷告。”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赞赏。

    其实,两个人的答语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