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六拳法之空明拳】(第1/2页)  最强贴身保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闻空明拳是天下至柔的拳术,是周伯通从《道德经》中化出来的。

    《道德经》中有言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种拳法的真正创始人为郭琛先生,历史已经不可考证,但道理相差不大,讲究以不足胜有余,顺应天道。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中国拳术名称。

    “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发源于山东省庆云县,后传于河北沧州,为地方拳种,创始者为清朝初年的庆云吴钟,庆云后庄科村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清末时,因黄四海、李书文等人而闻名中国。

    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

    后传入日本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地。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

    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

    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

    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

    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

    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八极拳示意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

    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

    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

    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由于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

    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

    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

    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

    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发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

    “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

    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

    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此外,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