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章签了(第1/3页)  成功果实摘取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签协议的时候,郑国强身后多了一群围观众,</p>

    斋小果这边也不光他们三个,同样多了几个人。</p>

    这些人是个招聘团队,用来帮斋小果他们在江南大学招聘所需的管理岗副职。</p>

    因为岗位有些多,而且江南大学每个部门又有很多人,</p>

    他们有的在上班,有的则在休班,</p>

    有的人甚至每周只有周一上午会出现在办公室,露个脸,其余六天半根本见不到人,所以斋小果不可能自己去一个个谈。</p>

    签完合同,两边就再次回归自己的生活轨道,</p>

    斋小果这边开始跟招聘团队谈招聘的事,</p>

    招聘团队表示,这种招聘有难度,主要难在几点问题上:</p>

    一是人家在江南大学工作的人,岗位本身几乎就是个铁饭碗;</p>

    二是人家很有可能不愿意离开余杭市这个准一线城市,跑到边河市这么个二线末尾,快要跟三线看齐的地方……</p>

    已经在余杭市买了房,成家定居的就更不要想了……</p>

    就说人家有了孩子的,是选择在余杭上幼儿园,一路到达高中,再考本地大学好,</p>

    还是跑到边河市念书,一步步过关斩将的再考出来好?</p>

    边河市自己的居民都想考到余杭来好吧?!</p>

    当然,招聘团队也有自己的进攻方向,就是对挤出效应更敏感的人,</p>

    比如那些本来就不是余杭市人,现在的工作也很难支撑他们在附近买房的存在。</p>

    招聘团队的考量让斋小果又明白了一个道理,</p>

    怪不得有些地方人才流出,有些地方人们挤破头的想留下呢,人家可能不光为了自己,同样也要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后代考虑……</p>

    然后他就再次想起之前跟郑教授的谈话,只说了公事,跟本就没谈家事……</p>

    人家到时候离开余杭,跑到边河市给他们大学当校长,总不能跟家人两地分居吧?</p>

    爱人是不是也得一起过去?配偶要安排工作吧?起码得给配上住房吧?</p>

    两夫妻都走了,人家孩子难道扔下不管,留在余杭让老人天天接送上下学?</p>

    学校让家长陪着做作业、一起参加运动会什么的,老人能解决吗?</p>

    话说老人生个病什么的,人家再飞回来照顾?</p>

    是不是应该一家人整整齐齐给安排好,人家才能安心工作?</p>

    “靠,原来是个系统性问题!”斋小果心中感叹……</p>

    他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各种与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甚至不是一个世界的招聘新闻:</p>

    某企业数百万年薪招聘大火的人工智能方向人才;</p>

    某重点高中招聘顶级学府毕业的人才来自己学校当任课教室;</p>

    相同点就是,除了给高薪以外,还要提供其他生活上的待遇,</p>

    住房已经很基础了,要么解决房子,要么给钱自己买,</p>

    另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