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二十二、父辈的旗帜(第1/3页)  重生之浩荡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君诺、伊万一行人离开别斯拦后转向北上。

    在穿过乌拉尔山之后,道路状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别斯拦到莫斯可1700多公里的距离,用了三天。

    虽然比不了国内高速公路时速100公里以上的速度,但比起格罗斯远东地区坑坑洼洼的路面,这段路程已经足够轻松。

    8月4日下午,沈君诺终于见到了这座坐落在东欧平原上的大都市。

    抵达后,这群摩友随即去了酒。

    除了伊万大叔。

    伊万这些天和沈君诺相谈甚欢,便主动当起了导游,带着沈君诺游览起了红场。

    红场建于15世纪,17世纪更名为红场。

    这点让沈君诺有点意外,他本以为红场的名字是苏镰建立后才起的。

    红场的地面用条石铺就的,经历几百年风雨后,不但磨光了表面失去了防滑作用,还显得凹凸不平。

    面积也只有华夏那个广场的15大。

    远不如沈君诺祖国那个广场气派。

    但红场是莫斯可的历史见证者,沈君诺一点也不敢小觑。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德军在长达180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闪击,苏镰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被打残。

    9月底,德军集中180万大军,兵临莫斯可城下。

    11月7日,在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红场举行了几十万军人参与的盛大阅兵。

    阅兵结束后,这些军人从红场直接奔赴前线。

    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防御战后于次月转入反攻,横扫呕洲的德军不败神话自此打破。

    说红场阅兵是二战东线战场的转折点也不为过。

    说起这段历史,伊万满脸自豪。

    沈君诺却说了一段让他沉思的话

    “二战中华夏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苏联牺牲两千四百万人,分别是盟军中牺牲人数的第一和第二,也分别吸引了日德最多的军事力量。然而,大多时候,只有这两个国家在自己歌颂自己的英雄。”

    “对,现在整个呕洲的年轻人都觉得二战胜利是昂撒人的功劳。”伊万不平道。

    “你觉得是因为什么才变成这样?”

    “宣传!”

    “除了宣传也离不开他们强大的电影工业,毕竟连你们也拍不出《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电影。”

    娱乐中夹带私货,强化本国正义脸谱,好莱坞驾轻就熟。

    未来还会有《血战钢锯岭》《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等大制作,好像整个二战都是他一家在硬钢轴心国似得。

    不止强化本国正义脸谱,好莱坞还会带上同族,当年的爹,现在的儿子,那个名声在外的搅棍国家......

    一场丢盔弃甲的大溃败也能被拍成史诗级的胜利,《敦刻尔克》.......

    当然,作为二战主力,好莱坞当然也不能漏掉苏镰。

    于是就有了《兵临城下》.......

    明明一场斯拉夫人浴血守卫家园的故事,但各种苏镰角色却都被暗戳戳的刻画成一幅面目可憎的形象......

    电影里的各级军官要么贪婪,要么懦弱,要么冷血......

    猛一看是在刻画人性,还挺客观。其实,早已在不知不觉间给观众埋下了某个政权很邪恶的观念。

    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自己是主角时,‘善’是群像的基础设定,‘恶’是特例的个体;而苏镰为主角时,刚好反过来。

    不经意间的洗脑最为致命。

    就像沈君诺的同学,当年初抵美瑞肯时为了锻炼语言,特意选择了寄宿家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