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二十二、父辈的旗帜(第2/3页)  重生之浩荡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天寄宿家庭的和蔼白人房东就送了她一支牙刷

    “你来到我们国家学习先进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先进的生活方式,这是牙刷,以后要学会刷牙......”

    “.......”

    那是2008年......

    不是1908年。

    房东四十多岁,是家社区学校的老师,并不是红脖子.......

    房东对国外兴趣不大,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n的新闻。

    “你们是不是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分别是在出生、结婚、死亡时.......”

    “你们完不成作业是不是会被带走劳教.......”

    像这种愚蠢问题层出不穷。

    这可是灯塔国的公民!

    有时候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如华夏一个摆地摊的大叔。

    由此可见媒体对普通人的认知影响之大.......

    沈君诺第二天在莫斯可待了一天。

    热心的伊万大叔又领着他去了克林姆林宫、圣瓦西里大教堂。

    晚上沈君诺在酒馆尝试了一下非常上头的黑啤酒。

    “你知道非死不可么?”只一杯已经有些头晕的沈君诺,拒绝了伊万再来一杯的邀请。

    “当然知道,现在莫斯可好多大学生都在用了”伊万抹了抹胡须上的黑啤酒渍。

    “现在不是还没有推出斯拉夫语的版本么?”沈君诺奇怪道。

    “对,对一些学生来说,的确有点不方便。”伊万道。

    沈君诺点点头,不再说话。

    今年非死不可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校盟网。

    但立志面向全球的非死不可,在推出了西语版本后,现在正在搞葡语版本,甚至华语版本的优先级都在斯拉夫语之前。

    沈君诺忽然有了让伊万执掌非死不可斯拉夫语系国家的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还非常不成熟,他并未当场提出来。

    8月6日,沈君诺再次动身。

    伊万大叔陪着骑行了一天,一直送到了格罗斯和白格罗斯两国边境口岸才准备分别。

    近半个月相处,伊万总觉的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身上蕴含着某种力量。

    直到昨晚伊万才想明白,这个年轻人和他的祖国一样,浑身散发着朝气、蓬勃向上的活力。

    这种活力是深陷泥潭的格罗斯当前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

    边境口岸前,两人做着最后的道别。

    “达瓦里希,再见”伊万伸出了毛茸茸的大手。

    “达瓦里希,我们肯定还会再见!”饱含历史感情的称呼之后,两人由握手变成了拥抱。

    “这个送给你。”伊万拿出一张贺卡递给了沈君诺。

    沈君诺收下后,伊万踏上跨斗摩托,扬长而去,留给沈君诺一个潇洒的背影。

    目送伊万后,沈君诺打开了正面印着马恩列画像的贺卡。

    背面用华俄双语写着:同志,你们是那个奇迹般的红色时代留下来的最后一盏闪耀明灯,请千万不要放下手中的红旗.......

    ......

    离开格罗斯后,沈君诺还需穿越白格罗斯、乌克蓝,然后再沿着匈牙力和罗马尼牙的边境进入塞维亚。

    沈君诺途经的这些国家完美的错过了申根成员国,以至于每过一个国家就要办理一次过境签。

    于是1500公里的路沈君诺停停走走耗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8月13日中午,沈君诺终于抵达了塞维亚的首都贝尔葛莱德.......

    无数华夏人想到就会痛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