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7章 强渡睢水(第1/2页)  枫桥惊世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高煦先是一怔,然后动容道:“我军一旦从下游渡过睢水,就相当于插到了盛庸‘徐宿淮’三城防线之后,确实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着妙棋。”

    丘福看着蓝枫划出的进军路线,也点头道:“如此我们就不必困于徐州和宿州这两座坚守的城池之间,当大军继续向南挺近,徐州的陈晖和宿州的平安何福将被我们甩下,不得不追在我们之后吃灰。”

    朱棣审慎地道:“思路是不错的思路,但平安何福也不是傻子,当他们了解我们强渡睢水的意图后,一定会率主力赶往睢水南岸,力阻我军渡河。”

    “说的正是。”蓝枫眨了眨眼,“那么敢问大王,有没有信心?”

    朱棣一怔。

    蓝枫重复道:“有没有信心强渡睢水,在睢水岸边与平安何福决战?”

    “这是将敌军‘徐宿淮’三部各个击破的良机,一旦得胜,淮河以北的整片地区将任由大王驰骋。”

    朱棣又是一怔,至此才彻底明白蓝枫这个主张的深意。

    这是一举两得的妙计。

    首先就是通过渡过睢水,使大军切入到敌后,占据战略上的主动。

    他刚才未曾想到的第二得,就是此刻位于宿州的平安何福为了不让他渡河,不让他占据这个战略上的主动,一定会倾尽主力在渡口处与他决战。

    按凌羽飞刚才的陈报,平安何福的部队在十万人上下,虽然占据渡口河岸的有利地形,也未见得能挡住他二十万雄兵的冲击。

    盛庸部署在淮河一带的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但在强渡淮水的这一刻,将只有十万兵力能立即投入战场。

    如果能利用这个优势一举击溃平安何福,相当于吃掉盛庸手上一颗重要的棋子,这比夺取一座城池更有意义。

    想到这里,朱棣忽然哈哈一笑,豪气干云地道:“当年我以十万北平军对李景隆的五十万尚且不惧,何况现在以二十万对十万呢?”

    随后的几天,朱棣一方面派丘福、李远等人继续围困徐州,切断城内陈晖部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一方面使朱能率队推进至睢水北岸,加紧赶制浮桥。

    他们制作浮桥的举动并未刻意掩人耳目,南军斥候迅速报告给宿州的平安、何福两位主将。

    平安久经战阵,一听说燕军正在制作浮桥,问清人数之后立刻做出推断,朱棣围困徐州是假,渡河南下是真。

    于是他一边遣人送信给屯兵淮上的盛庸,一边与何福一起,尽起宿州城内的十万大军,抵达位于睢水南岸的娄庄。

    娄庄位于宿州以东,处在徐州城的正南方。睢水在流经此段时河道很浅,水流也缓,最适合大军过河。

    朱棣准备就绪,命令大军开拔,推进至睢水北岸。

    原本围在徐州城下的丘福、李远部迅速撤走,城内的陈晖不知城外发生的事,恐燕军有诈,不敢深追。

    等大军聚齐在睢水北岸,朱棣立即下令,开始渡河。

    其麾下骑兵可由较浅河段直接涉水通过,步兵则分别在上游和下游架起百余座浮桥,快速过河。

    他们在河岸上遭遇到平安何福部的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一整夜,各自都付出不小的伤亡,这才在第二日的黎明分出胜负。

    平安何福部虽占据地形上的优势,无奈朱棣是这个时代最擅长进攻的主帅之一,其步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亦可谓是天衣无缝,再加上朱能、丘福、张辅、朱高煦,还有蓝桥风夜菱等人奋力作战,终于抵挡不住,弃守娄庄大营,向南败走。

    朱棣占据娄庄大营后,立即升帐议事。

    首先仍旧由凌羽飞这“超级斥候”介绍附近的地势地形。

    在娄庄以南,是占地庞大的齐眉山,山中有一条小路可直通淮河北岸,平安何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