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4章 584 元仁宗的统治(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太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成宗铁穆耳的侄子,母兴圣太后弘吉剌·答己。

    由于他的名字太长了,我们以下就称他为元仁宗吧。

    元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

    他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

    这说明自幼就受到了儒家经典的熏陶,培养了他仁政的思想。

    之后,他和他的哥哥海山得到了铁穆耳的信任,拥有了一定的权力。铁穆耳死后,他们兄弟进行夺权,尤其是元仁宗,比他哥先进大都,稳定了局面。

    他在这个时候,知道把位置让给哥哥,让哥哥海山当上了皇帝。

    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元仁宗的智慧。

    一个人,在利益的面前,懂得取舍,那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

    他哥哥当皇帝,一则言正名顺,二则哥哥的势力比他大。

    在这种形势下,他要是利益熏心,昏了头,自己去当皇帝,那就很没智慧了!

    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海山崩,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汗号普颜笃汗,是为元仁宗。

    之后,他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

    首先,他诛武宗幸臣三宝奴、脱虎脱,乐实等人,取消尚书省;其次,罢建元中都,停用至大银钞,同时进用汉族文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改变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

    他这样一改革,使得元朝又焕发了生机。

    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元仁宗将王约特命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

    第二年十月,元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

    十一月十八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

    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

    第二年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

    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

    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

    元仁宗的这个做法,使得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另外,元仁宗很想让元朝的经济发展起来,可惜,阻力重重,导致他的许多经济上的改革无法实行。

    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元仁宗命令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清查田亩,以增加国家税收。但是,当延祐元年十月,正式实行时,官吏们上下其手,导致的执行不力,很多富民通过贿赂官吏隐瞒田产,很多贫苦农民和有田富民则被官吏乱加亩数,广大农民深受其害,最终导致江西赣州蔡五九起义。

    这次起义,两个月中就被平定。

    但是元仁宗迫于形势,不得不停止田产登记,并减免所查出的漏隐田亩租税,使得他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元仁宗虽然仁义,但对接班人的问题上,还是违背了承诺,改兄弟相袭,叔侄相继为父子相承。

    元武宗海山即位后,以弟弟元仁宗有定策功,于是,母弟为储,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

    但元仁宗即位后,考虑到了儒家思想,也为了接班人上的稳定,决定改变继承制,再加上太后答己、权臣铁木迭儿等亦劝元仁宗传位己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