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人贩子都该死吗?(第1/3页)  人间恶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在生活中是怎样看待问题的呢?

    以人为镜,我们可以从他人身上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这也可以放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

    我发现大部分人对事件的观点是偏执的,主观性太强,添加了自己的感情倾向,导致最后做出的对问题的看法是片面的,经不起逻辑推敲。

    人贩子该不该都判死刑?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不是凭自己主观的臆想的做出简单的判断的,我们在主观意愿上清一色的观点都是人贩子该死。

    但是脑海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有很大的冲突的,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现实世界太复杂了,而我们的思想世界或者说是脑子里想象出来的那个世界太过单纯,那里简直是没有任何矛盾的存在,因此看待现实问题时,不能光靠想。

    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事情,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说的,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人贩子应该处死是没有错的,起码对于每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来说,对人贩子深恶痛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贩子不能都被判处死刑。

    我们从人贩子的犯罪动因出发,利益动人心,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对于人贩子来说,妇女儿童就是活着的钞票。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一直被很多人挂在嘴边,尤其是被很多旅游公司作为宣传语,当做吸引人们旅游的金标语。

    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充满了对陌生地域的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和对于自身现在所处环境的轻蔑和忽视。

    远方一定是美好的吗?我们不能肯定,但是这句话将远方默认固定成了美好,当做了诱人的蛋糕。远方可能是地狱,比如缅甸北部,现在的美丽国等。

    生活一定是充满了苟且的吗?我并没有看到,即使是《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他的生活一地鸡毛,哦不,应该叫做一地鲜血,也不是充满着苟且。

    即使是重庆的那位现实版的“福贵”,这位老大爷独自一人照顾着脑瘫的弟弟,居无定所,只有一辆流动的三轮车,儿子死了,老婆也死了,他的生花也没有充满着苟且,他笑起来的样子令人艳羡,也令人感伤。

    世界很大,社会很复杂,里面的水深的能够装下整个太平洋。

    据2009年世界劳工组织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约有1000万至2700万人沦为奴隶。根据2007年美国国务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的跨国人口贩卖有80万人之巨,其中80%是女性,50%是儿童。

    地下人口黑市网络遍布全球,尤其以南亚和中东地区为最,每一分钟都有人被迫沦为奴隶,被买卖交易,

    这一切的人口买卖都是为了满足最卑劣的愿望,无论是强迫成为妓女,还是当做亲生儿子,甚至是买卖为了娶老婆,都是卑劣的,无一例外。

    为了个人的私利,贩卖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是爱吗?这简直是恶魔,比如近日出现的那个寻亲新闻,自己的儿子被找到,最终调查发现,儿子的养母就是当年的人贩子,这不可耻吗?

    太过无耻了,凭什么要让别人的伤痛来为养母的自私买单?

    很庆幸,我们这里的人贩子,前些年很是猖獗,自从大力力度加大和监控视频普及之后,逐渐减少,但是很遗憾,并没有消失。

    人口贩卖也是远方,这样的远方充满着鲜花吗?充满着诗歌吗?都没有。

    写这个,是为了告诫我的读者,外面的世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熟悉的环境都混不好,凭什么认为去了外面就一定能混起来?选择出行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大意。

    话说回来,人贩子都应该被处死吗?

    在现实层面上来讲,不能。只需一条理由就够了,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