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2章 第 192 章(第1/6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玉婵拿着赫德和徐建寅的订单, 去相关洋行谈团购,终于谈出个八折批发价,运费也相应的分摊至一半。西欧最新制造的各种精密科学仪器,此时应该已经装船出港, 漂在了太平洋上。

    赫德不得不服, 立刻踢掉原先报价的几个洋行, 让海关跟博雅公司签了供货合约。

    这是她软磨硬泡求来的——海关原本无此规矩, 去年她供货茶叶的时候, 也没人给她开这么一张“合作证书”;但如今情势不一样。义兴商会根基不稳,亟需权贵背书, 方能在洋商和华人街坊中站稳脚跟。

    赫德自知欠她人情,一张签字证明又不是什么违规的东西, 于是爽快答应。

    这份海关盖戳、赫德签名的证书, 相当于一件护身符,让再有对商会心怀不轨的二憨,不管华人还是洋人, 动手之前能三思一下。

    自从那借“伤风败俗”闹事的几个首犯, 被巡捕房罚了款, 判了苦役,邻近街坊们便不敢妄动, 慢慢接受了自己身边有个牝鸡司晨的商会的现实。

    有时候看到林玉婵出来进去,还会跟她点点头,侧身让个路。

    加上林玉婵要来海关证书镇宅,给商会戴了顶洋帽子,更没人敢说什么。

    此外,林玉婵还请商会中的加盟友商动用自己的关系,若是能求来个知县、道台什么的题字匾额, 也赶紧挂在商会里辟邪,刷一刷安全指数。

    可惜中国人的关系网错综复杂,“面子”这东西比较玄幻,不是说求就能求来的,得等机会。就算有人跟官府关系密切,也得先把自己罩住了,才有余力照顾商会。

    所以匾额什么暂时没有。林玉婵寻思,若是以后商会账目有盈余,赈灾、修路的时候捐点钱,不愁没有官府认证。

    后来这墙上空了,林玉婵总觉得缺点什么。现在拿海关证明凑个数,表示我上头有人。

    差强人意。

    俄商李维诺夫在汉口开设茶厂,用蒸汽水压机压制砖茶,引起当地华人茶商抵制;林玉婵帮忙调解,条件是偷师他的蒸汽机结构。

    她把图纸绘好了,也吃透了,带来上海,隔三五天就琢磨一下,寻思如何将李维诺夫式笨重蒸汽机,改造得适合博雅这种小而美的茶叶生产线。

    王全带领德丰行,迅速抢占上海外销精制茶的市场。年初以来,博雅精制茶的销量十分低迷,几乎不能自负盈亏。

    徐汇茶号的毛掌柜托人带话:“他们炒茶不吝成本!不吝成本啊林姑娘,你拍马也追不上的!不知道那王掌柜钱从哪来,怪哉!”

    棉花的加工工作,由土山湾孤儿院的孩子们半工半读地完成。林玉婵派红姑念姑两位自梳女,轮班去孤儿院监督示范。她俩本就熟悉棉花纺织,又是女子身份,更易于和嬷嬷及孩子们沟通。

    此外博雅公司还开始承接进口西洋科学仪器的业务。业务量不大,只是偶尔有西洋教士学者编纂书籍时有相关需求。早在容闳掌管博雅的时候,就喜欢进口这些没用且昂贵的玩意儿,眼下博雅算是重操旧业。不同的是,林玉婵会稍微运筹一下,尽量将不同客户的订单合并成团,从而降低成本,起码不会像容闳那样做一单亏一单。

    博雅虹口分号关闭。盖因太平天国战事逐渐平息,房东要收回各地资产,以便回乡定居。眼下还没有什么保障租户权益的法令,房东说退就退,林玉婵也没办法。

    好在眼下的茶叶生意多半转移到徐汇,博雅虹口的地段略嫌偏僻,正好一次搬走。

    不过经历一次战乱,房东已经从富户被打回成普通百姓,也养不起太多下人。于是跟林玉婵商议,丫环周姨就赠送给她,少退一个月房租。

    但林玉婵不想这么随意。她拿到周姨卖身契,自己用朱笔涂了,写了一份放良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