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8章 第 188 章(第1/5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厨房门口, 茶房刘五站在外头,跺脚搓手。

    这都等了半个钟头了,您倒是让小的进去收拾啊!

    刘五心里呐喊。

    但没办法, 苏敏官是老板兼大哥,平日里也会摆摆架子,作为茶房也不敢进去打扰,只能在外头傻呆着,听着里头欢声笑语。

    一边摇头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啊,也真会玩……

    “义兴商会”顺利开张,进入了紧张的日常运转阶段。

    在上海华商界,这个不大不小的新闻, 被人讨论了几天, 就渐渐被更多的新鲜八卦所取代。

    茶货码头上,买办们翘着脚,坐在收购点的皮椅子上, 照例等待茶叶商人们前来低价卖货。

    茶叶的收获旺季已经过了,眼下茶货属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几家收购茶叶的洋行已经商议好,在长江沿岸的开埠港口集体压价, 迫使当地茶商们低价抛货,或是将茶叶运来上海, 或是卖给上海的外贸中间商,总之把大批茶叶集中到上海港,好让他们统一杀价。

    这个策略,往年一直很成功。华商们发现, 就连洋行众多、价格最灵活的上海港,茶叶也是价格低迷,通常就放弃寻寻觅觅, 找个不那么低价的日子,把茶叶卖出去完事。

    可是今年,情况却有点不一样。

    几个小茶商指着牌子上清晰的“开盘价”,面带不屑地说着什么。有的还往地下吐痰。他们身后,没有像往日一样跟着一串力夫,也没有一箱箱的抬来茶叶,更没人过来签约。

    一个买办沉不住气,派个手下去探听。

    茶商们窃窃私语:“长江沿岸的价格都一个样,一两银子不差,可能吗?”

    有人点头:“听说汉口茶叶公所已经决定,低于十五两的一概不卖。娘的,茶叶有收获季,那洋人喝茶可不分季节。他们压出这么个低价,玩我们呢?”

    这些关于外地码头的商品信息,以前纵然有人零星散布,真实性也有待商榷,未必人人敢信。可是今日,几个小茶商像说好了似的,只是面带冷笑,议论几句,走了。

    买办听闻,大惊失色:“他们怎知我们其他分号的报价!”

    难道是专门派人去外地考察,带回来的消息?那成本也太高了?

    上海港出口红茶压价数日,响应者寥寥,价格终于逐渐回升。

    几大洋行同时感觉诡异。洋商们在台球桌上,在牛排馆里,在晚间的俱乐部舞会中,互相表达了相似的疑惑。

    第二次华商集会,林玉婵根据大家的反馈,决定每周一次,增加读报翻译活动。《北华捷报》上不少关于船运和商务的信息,还有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前沿报道,对做外贸生意的商铺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情报。

    洋商可以订阅报纸,但华商很少有通识洋文的。跟洋人交流要么雇通译,要么自己去夜校里学。上海如今有几家民间开办的英文学校,资质良莠不齐,有些根本就是瞎教。上几个月的课,能跟洋人寒暄两句,认个百以内数字,就属于优秀学员。

    至于熟练阅读英文报纸,能做到这点的华商屈指可数。

    听闻商会里新增加了读报项目,闻者趋之若鹜。

    林玉婵当仁不让,赶鸭子上架,开始兼任口译。

    口译十分费脑子,得克服本能,把心中的注意力一分为二。眼中看到的是英文的语序和用辞,口中需要即时转换成汉语习惯的句子,很耗费精神。

    好在这不是后世那种丧心病狂的同声传译,不需要掐着时间翻译。慢慢的,一句句按照报纸读,确保听众们能接收到新闻的大致框架,就算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林玉婵感到自己的英文能力,自从在海关任职以来,飞跃了又一个台阶。

    一份报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