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第 187 章(第1/6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怕大伙笑话, 博雅公司初涉原棉出口,去年秋天上海棉价低迷的时候,我也差点亏本出局。现在回想起来, 洋商明知印度发生水灾,棉花减产, 却捂住消息不放,反而变本加厉地压价收货,有意制造各港口价差, 导致咱们华商损失惨重。那时我就想……”

    林玉婵一段话没说完,座位上忽然有棉商站起来符合,大骂一声“娘希匹”。

    “苏太太说得没错!老子去年亏了一千两!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栽在他娘的印度手里!你们听听,印度!什么鬼地方!”

    几个棉商对去年的反常低价心有余悸,狠狠骂了几句。

    林玉婵等众人安静,才继续说:“那时我就想, 即使不能提前知悉洋商的伎俩,哪怕我们只能知晓各港口实时价差,也能推演出事有蹊跷,不至于蒙受那么大的损失。于是去年年底, 我跟船考察各开埠港口……”

    交头接耳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她一个小寡妇,乘船去外地?平平安安回来?”

    “怕不是吹牛?这怎么可能?”

    不过也有人见多识广, 解释道:“如今洋人轮船安全稳妥, 头等舱是单独隔开的,价钱贵一点, 不少西洋太太都会坐船出行。”

    林玉婵笑着解释,说我坐的是中国轮船。

    然后她略略讲述了自己长江之行的见闻,把她总结出的、洋行的惯常操作, 什么齐价合同、限额合约、抑价开盘……都简单解释了一下。

    质疑声渐渐散去,换成低低的感慨。

    而且,她居然毫不藏私,就这么清清楚楚地当众说了出来!

    不少人小人之心地想,如果我知晓了这么多内幕行情,告诉自己铺子里的伙计,告诉几个关系好的友商,让他们规避风险就行了。要是公诸天下,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就没了?

    都知道洋商狡诈。这些伎俩,不会是她编出来忽悠人的。

    单凭她这几句话,今日这热闹没白凑。

    有人气不过,大声道:“如今市场上什么都是洋人说了算,本以为只是当官的骨头软,现在看来,洋人笑里藏刀,专事算计,比那没骨气的官还可恨!只是那些洋行,都是几万几十万银子的本钱。我等小本生意,除了受他们欺压,还能怎样?”

    林玉婵提高声音:“没错。跟洋行相比,咱们都是小本生意。在座大伙之所以从商,有些是家业传承,有些是机缘巧合,有些是被迫还债……大家都是本分百姓,只盼着和和美美的挣点钱,给自己的家人挣个温饱。而自从大清开埠,洋商有备而来,他们万里迢迢来到中国,不是来游历,不是来度假,就是为了榨尽中国人的最后一文钱!纵然咱们不愿战,为着自身生存,也必须应战!”

    理事长“苏太太“这一番话音刚落,人人都被勾起了愤慨,一时间人声沸腾。

    “当然不能任人宰割!我们既然组了商会,那就都是有意跟他们斗一斗的!苏太太,你不是等闲女子,既然已经摸清了洋行的路数,咱们也勉强算是知己知彼。我等加盟费都已交了,这钱随你动用,但求打压一下洋人的气焰,别让他们太得意!”

    林玉婵笑一笑,听出了这话里的催促之意。

    “这位爷叔,丑话说前头,交了钱,也不能就坐等财运上门。否则这钱您不如拿去炒地皮。要对抗洋商洋行,得靠咱们共同努力,剔除内弊,考察外情。我斗胆请大伙做到三点。第一,义兴商会加盟成员,可以互相竞争,不许阴谋使绊,中国人不能坑中国人。如果我接到投诉,发现有人恶意打压友商,当即逐出商会,加盟费一文不退;第二,商会内部情报共享,会有一艘快艇往返长江沿岸,每两周带来各地港口的最新情报——价格、政策、洋行动向、各大商品收购额度——如果各位有什么独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