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第1/2页)  麒麟剑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来,他来到沙河镇找到吴通江,求他帮忙找一个饭碗。杜慕甫从小就享有“神童”的美誉,贺氏知道这位表哥的大名。如今找上门来,贺氏就极力劝说吴通江把杜慕甫留在家里做私塾先生。吴通江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二十多里外的一个私塾读书,每天接送很不方便,吴通江就把杜慕甫留下来教他的两个儿子读书。

    后来,镇上有一户人家要搬到外地做生意,就想把家里的五间房子连同院子一块卖掉。吴通江得知这个消息后,就买下了这家的院子,让杜慕甫搬了过去。

    杜慕甫把其中的两间正屋作为教馆,挨着的一间作为住室。

    渐渐地,又有一些人把孩子送到教馆,最多时达到了二十人。碍于吴通江的面子,这些孩子交的修金都不低,杜慕甫就把老婆和小儿子接到了这里,也不再每天到吴通江家吃饭了。

    杜慕甫每天上午教学童读书、写字,中午他常常要喝上一杯,下午就让学童自己温习功课。自强入学的那天,东方远把他送到私塾。之后,就由老刘每天接送自强上下学。半年后,自强就自己去学堂了。因此,东方远和杜慕甫见面的机会就不多。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醉仙楼的伙计用一个红木食盘把四盘菜送了过来。

    杜慕甫看到摆放在桌子上的一盘油炸花生米、一盘肘子、一盘清蒸鸡和一盘红烧鱼,就笑着说:“东方先生破费了。”东方远说:“几道小菜,不成敬意。”

    东方远倒了一壶汾酒,“杜先生,一壶薄酒,不成敬意啊。”杜慕甫说:“客气,客气。”东方远看见老贾走进了院子就连忙喊他:“贾哥,过来陪客啊!”

    老贾走进客厅,杜慕甫连忙站了起来,东方远跟他介绍:“这是药房的贾先生。”然后他又对老贾说:“这是自强的先生杜先生!”两个人互相行礼。

    东方远笑着说:“都别客气了,咱都坐下喝酒。”

    喝了几盅酒,东方远问:“杜先生,现在馆里有几个小孩啊?”杜慕甫说:“有十一个。”东方远又问:“一年的修金不少?”杜慕甫摇了摇头,“要是都像东方先生就好了,每年过了年,就让自强把修金带去了。逢年过节,还让自强给我捎去红包。有的别说红包了,每年的修金拖到麦罢才交。”

    老贾笑着说:“不管早一天交,晚一天交,他们也肯定不会不交。像杜先生这样的坐馆先生,衣食无忧是至少的啊!”

    杜慕甫端起一盅酒喝了下去,“郑板桥也做过私塾先生,他做过一首诗,我给二位念念。”东方远说:“愿洗耳恭听。”杜慕甫摇头晃脑吟了起来:“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老贾说:“杜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将来一定会有比郑板桥更好的功名!”杜慕甫笑着说:“比他更好的功名我不敢奢求,但我还得参加下一次的秋闱。县里的宗师说我的八股文写得越来越有嚼头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要遇到伯乐,我就有出头之日了。亚圣孟夫子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在贵地坐馆,也想教出来几个出类拔萃的弟子啊。东方先生是书香门第,他教子有方,他家的孩子就是一个好苗子啊,几年后就能成为秀才,将来必定能光耀门楣!”

    东方远淡淡一笑,“自强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中了,我也没指望他考秀才、中举人。杜先生,来,咱俩碰两盅!”东方远和杜慕甫碰了几盅酒,老贾也跟他碰了两盅。

    杜慕甫喝得满面红光,“我听达海讲,两位先生都是秀才。我喜欢结交饱学之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